“生活心理学”是一门逻辑新颖、视角多维的“主持型”心理学课程,允许“心理桑拿”,拒绝“心灵鸡汤”,“烧脑”也很接“地气”。
一、观点偶拾:
1.每个人都有自我痊愈的潜质,只是时间和岁月磨蚀让我们无暇捡拾出智慧碎片和直觉瞬间。
2.任何行为背后都有深邃含义,任何文字结构都浸润着内部语言。
3.生活不是用来简单宽恕而是用来体验的。
4.当我们非常讨厌一个人的时候,或许可能无法像他(她)那么敢于呈现独立人格......
二、目标呈现:
以心理动力学、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学等理论为依托,从代际创伤、藏锋少年、火宅心理、技术化剥夺等经典概念和逻辑结构入手,结合心理实战、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解析和处理生活中的困惑和实问题,培养心理自检和危机觉察能力,寻找原生家庭动力,重组群体资源。
三、十大经典问题:
1.什么时候你会有全能的错觉?
2.中年危机还是“老房子着火没法救?”
3.孩子犯错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4.为什么有时孩子具有洞察大人敷衍的直觉?
5.何谓亲子关系中的“逻辑植入”?
6.何谓决策中的“伦理型偏执”?
7.如何评估秘密倾诉的代价?
8.“好为人师”背后有多少心理密码?
9.我们的攻击性可能储存多久?
10.“暧昧”到底是“经验说服”还是“内心旅行”?
四、学习特色:
1.零起点:“英雄莫问出处,智慧不问岁数”,鼓励各种知识基础的学生参与;
2.特色答疑:讨论区单独或集中答疑、QQ和微信在线答疑、直播答疑等;
3.原创文字:所有答疑及文字资料均为原创
寄语:点滴积累收获,生活铸就未来;思考的目的不是增加负担,而是让心的视野无限宽广,好戏开场了......
(1)了解生活心理学的理论起源,及当代生活心理学分支和发展状况; (2)掌握生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范畴、观点与研究方法; (3)增强建构、解构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信心,改善学习者的身心状态,培养生活智慧。
第一讲 冲突层级与行为载体
1.1 口腔施虐与工具理性
1.2 语意升华
1.3 行为载体
第二讲 制造依赖与客体剥夺
2.1 依附与依赖的反证
2.2 足够好的剥夺
2.3 全能错觉
第三讲 藏锋少年与边界诱惑
3.1 犯错与探底
3.2 主体建构的中断与植入
3.3 谎言本能
第四讲 过度理想化与造梦周期
4.1 过度理想化
4.2 间接满足
4.3 梦中梦与选择失忆
第五讲 情感成本与逻辑黑洞
5.1 青涩需求与七年止痒
5.2 情怀分野与暗示本质
5.3 创伤演绎
第六讲 统觉情境与动力代偿
6.1 解释性体验
6.2 统合表达
6.3 动力代偿
第七讲 刻板表征与潜抑置换
7.1 定势超越
7.2 凝缩说服
7.3 潜抑置换
第八讲 镜映自我与群体结构
8.1 镜映存储
8.2 暗适应与理智
8.3 嵌入扰动与结构失调
第九讲 体验完整与认知代价
9.1 恋父与移情空间
9.2 交往恐怖
9.3 体验完整
第十讲 道德焦虑与利他动机
10.1 常规焦虑与选择预期
10.2 超感家庭与公益组织
10.3 援助潜质
第十一讲 被动攻击与定制关系
11.1 安全内核
11.2 熟悉陌生
11.3 定制关系
选修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心理专业课即可。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平时单元测验30%,为客观题;平时单元作业10%,为主观题,需要完成作业提交和规定的互评数量;随堂布置的课程讨论的表现10%;课程结束考试50%。60分及以上为合格,80分及以上为优秀。
电子版的课程结业证书免费。纸质版认证证书证书收费:10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