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整合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基础课程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新型基础课,是材料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类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培养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才重要的基础知识支撑,同时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整合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基础课程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新型基础课,是材料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类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培养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才重要的基础知识支撑,同时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无机及分析化学着眼于夯实基础、开阔视野的需要,强化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前沿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适合材料、化学、化工、应用化学、生命科学、食品、农学等专业。
无机及分析化学授课学时48,授课内容包括:气体、溶液和胶体、化学反应基本原理、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配位化合物和配位滴定法、沉淀平衡和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物质结构基础和吸光光度法等。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以基本理论为主线,通过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逐步展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元素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鉴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成分以及测定有关成分含量的方法及原理,并能利用化学原理和相关知识解释和处理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较扎实的化学基础。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是一支整体素质高、理论知识扎实、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高职称、高学历、特色鲜明、效果突出的教学队伍,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整个课程中,注意基础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课堂教学模式多样与课外在线学习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培养学生梳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为课程准备了大量的补充资料、拓展知识和对应的习题训练,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授课目标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一是承担在中学与大学的化学学习上起的桥梁作用,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和掌握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改变高中阶段以应试和解题为主的学习目的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他们关注相关领域的发展与影响,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作为课程教学目标。二是通过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处理一般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搜索整理分析提炼资料信息,以及使用本学科或课程材料、工具及技术的能力。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2.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3.掌握有效数字的保留及运算规则
1.1 化学研究的对象和作用
1.2 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任务
1.3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
1.4 无机及分析化学的预备知识
分散体系
课时目标:1.掌握稀溶液的通性; 2.了解胶体的性质
2.1 溶液
2.2 稀溶液的通性
2.3 胶体溶液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课时目标:1.掌握热力学相关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是概念
3.1 热化学基本概念
3.2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3.3化学平衡
3.4 化学反应速度
物质结构基础
课时目标:1.了解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数; 2.掌握杂化轨道理论; 3.了解晶体的存在形式
4.1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4.2 价键理论
4.3 杂化轨道理论
4.4 晶体结构
化学分析
课时目标:1.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 2.掌握基准物质的概念及滴定分析相关计算方法
5.1 分析化学概述
5.2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5.3 滴定分析法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课时目标:1.理解酸碱质子理论中酸、碱的概念; 2.掌握酸碱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3.掌握酸碱滴定曲线的绘制及实际应用
6.1 酸碱质子理论
6.2 酸碱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6.3 缓冲溶液
6.4 酸碱滴定法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滴定法
课时目标:1.掌握配位解离平衡相关计算; 2.掌握乙二胺四乙酸的配位特性; 3.掌握配位滴定的应用
7.1 配位化合物及配位键理论
7.2 配位解离平衡
7.3 配位滴定曲线及应用
沉淀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课时目标:1.掌握溶度积规则的相关计算; 2.掌握沉淀滴定方法
8.1 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积规则
8.2 重量分析法
8.3 沉淀滴定法
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课时目标:1.掌握电极电势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2.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
9.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方程式的配平
9.2 电极电势的概念及应用
9.3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及影响因素
9.4 氧化还原滴定法
分光光度法
课时目标:1.掌握郎伯比尔定律; 2.了解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
10.1 光的吸收定律
10.2 分光光度法的误差及测定条件的选择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无机与分析化学 王运主编 科学出版社
2.无机与分析化学教程 倪静安 翟滨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无机及分析化学 武汉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