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立体构成
分享
spContent=立体构成创意是一门三维设计训练课,其任务是要解决两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一是通过以手工为主的立体加工制作方式来培养抽象形式美感,二是通过非功能性的立体造型设计创作来培养创新性设计思维能力。其中,抽象形式美感的培养是基本任务,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阶任务。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定位

    立体构成创意是文化创意设计专业群内各三维设计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平台课,它既不是简单的低层次的手工模仿制作课程,也不是直接的功能性的专业设计课程,它对于涉及到三维形态设计方面的所有专业的教学和培训具有“承上启下”的纽带意义。“承上”是因为该课程具有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设计制图”、“表现技法”、“模型制作”等前修或平行的专业基础课程所具有的整合性作用,“启下”是因为该课程是进入后续各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平台和导向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立体形态创意的相关知识、表达能力,并提升设计素养,通过训练可以在观察和创作中培养良好的美感把握能力,尤其是设计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力可以大幅提升;

2、在专业技能方面,掌握观察立体、把握立体、创造立体、营造空间的方法,学会把握立体形态造型中形式美法则的应用,掌握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特点与加工技术,掌握形态构成的分析能力,掌握抽象形态元素的空间创意、作品演绎以及主题性创作技巧。通过各个项目的训练,最终达到会构思、会表现、会加工制作的能力要求,作品呈现能较好的体现创作意图; 

3、在职业素养方面,将专业素质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使学习者在创新意识、团队协作、交流表达、创意构思、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素质能得到提高;

4、突出学习者创意能力培养,强化动手能力训练,促进创新精神培养。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设计理念以由浅入深的三大模块、六个训练项目的任务为载体,以空间形象塑造+抽象形式美感+设计思维训练的三结合模式作为完整的主线贯穿教学、实施、评价的始终,运用线上线下结合混合教学模式,结合直播技术等,提升课程信息化教学水平和现场教学实效。

    本课程设计思路是将围绕新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立体化的教学实施与改革:从课程资源、E学习、课堂活动、学习测评、提炼升华...都合理的践行这门课程“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四、课程教学实施

       本课程的教学移动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技术与实训课堂有机结合:主要包含涵盖3大教学模块,与15个教学任务相配套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微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指南、任务单、教案、作业、评分标准,在线客观测试题目,线上线下讨论主题、互动问答、教学案例、学生作业讲评等等,做到实时线上发布,动态更新,在线直播,自主学习,交互体验;线下的实训课堂,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引导趣味化、评价反馈多元立体化,尤其是对学习的提炼升华将课堂革命落实内化到每一次师生互动。

   





    本课程线下现场教学实施定位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操作(手工制作、徒手表达)为主导,以能力(形式美感、空间思维能力、设计思维能力)为本位,在教学中既要做到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广泛适应性,也要做到作为专业方向延伸的对接可能性。该课程主体内容是对三维范围内的形态要素—体积、空间、材质的基本概念、构成规律、形式法则等基础理论的学习,和与此相关的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去灵活有效地把握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形式和效果。本课程教学侧重空间形象塑造能力(形态和空间的想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侧重抽象形式美感(量感、空间感、材质感等)和设计思维能力的训练。




授课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立体形态创意的相关知识、表达能力,并提升设计素养,通过训练可以在观察和创作中培养良好的美感把握能力,尤其是设计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力可以大幅提升;

2、在专业技能方面,掌握观察立体、把握立体、创造立体、营造空间的方法,学会把握立体形态造型中形式美法则的应用,掌握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特点与加工技术,掌握形态构成的分析能力,掌握抽象形态元素的空间创意、作品演绎以及主题性创作技巧。通过各个项目的训练,最终达到会构思、会表现、会加工制作的能力要求,作品呈现能较好的体现创作意图; 

3、在职业素养方面,将专业素质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使学习者在创新意识、团队协作、交流表达、创意构思、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素质能得到提高;

4、突出学习者创意能力培养,强化动手能力训练,促进创新精神培养。



成绩 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通过优化主客观测试题、互动交流部分,深化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探索,形成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网络评价等相结合的较为科学的教学综合评价体系。
     一、理论知识测试评分标准
     理论知识考核分值占课程总成绩的30%,由爱课程网站在线测试考核组成。
     二、技能训练评分标准
    技能训练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主要体现为技能训练作品的考核成绩。评分由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多元主体进行评价。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1、先修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设计制图;

2在线作业、评价、问答等交互体验 

3、相关教学任务训练材料、工具准备。



参考资料

二、参考资料

[1] 许之敏、陈永平.立体构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 (日)朝仓直巳.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M].林征,译.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3] 林家阳、沈元.设计构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方四文.艺术设计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5] 寻胜兰、彭琬玲.新民艺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7] 邬烈炎.设计要素点击[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3

[8]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

[9] 辛华泉.立体构型[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