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学习
幼儿舞蹈与游戏设计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舞蹈作为人类艺术之母和语言之母对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对幼儿自我感知、美的欣赏与创造等方面皆有着重要作用。 《幼儿舞蹈与游戏设计》课程对幼儿舞蹈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变革、幼儿舞蹈教育承载的社会使命进行阐述;对游戏精神、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游戏化与舞蹈教学游戏化等进行系统分析与介绍;对不同种类幼儿舞蹈如何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开展游戏化教学进行案例剖析与指导,是学前专业学生深入理解幼儿教育本质、掌握舞蹈启蒙教育方法、树立崇高教育理想的重要载体。对完善学前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体系,拓宽专业视野,加强舞蹈教学游戏化能力、分析能力、组织与应用能力,提升人文底蕴与艺术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本课程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从事幼儿舞蹈教育的一线教师以及广大幼儿家长等,还可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幼儿舞蹈与游戏设计》以“人本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教育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为目标,通过在原创幼儿舞蹈的基础上完成游戏化教学设计,形象生动地呈现幼儿舞蹈教学游戏化活动从设计到实施落地的全过程,以期帮助学习者更有效、轻松地找到舞蹈启蒙教学的方法与秘诀。认真学习本课程并进行相关研究的学习者,能获得组织和指导幼儿舞蹈游戏化活动、利用不同元素创造、设计舞蹈教学游戏化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的特色:

一、理念的创新

课程倡导以“幼儿为中心,舞蹈为本体”为根本,以“服务幼儿、服务教师”为宗旨,以“游戏化教学与跨学科融合教学”为原则,重视教学过程,淡化教学结果,探索舞蹈启蒙教育新模式,提倡注重舞蹈启蒙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模式的创新

  课程中的每一个案例旨在打破传统舞蹈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言传身教式教学模式,构建游戏精神引领下以幼儿为中心的舞蹈教学游戏化模式,通过舞蹈主题情境的创设、游戏环节的设计结合游戏口令让幼儿置身在游戏情境和氛围中循序渐进地完成身体动作的学习与表现,尝试让情境、舞蹈(包括音乐和其它)、游戏、幼儿、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复合体以相互促进、互相关照,为提升幼儿舞蹈启蒙教学游戏化水平与师幼活动过程的良好体验而服务。

   三、内容的创新

  幼儿舞蹈教育是启蒙舞蹈教育,(3—6岁幼儿)启蒙阶段的舞蹈教学内容应与舞蹈专业化的内容体系区分开。本课程以动作的“原本性”为核心,在吸收借鉴“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以“拉班教育舞蹈”理念为方向,注重幼儿身体动作与内心情感的挖掘、探索以及不同学科知识间的整合与渗透。在已有常见的幼儿舞蹈内容中,尝试更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别、不同元素幼儿舞蹈的精细化发展,创新性地将舞蹈与感觉统合相结合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视角来体验舞蹈。

  


   

授课目标

   本课程集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于一体,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新时代美育背景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课程目标设立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舞蹈启蒙教育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掌握幼儿舞蹈与游戏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及幼儿舞蹈游戏化活动设计的步骤、内容、方法及评价。

  2.能力目标:掌握幼儿舞蹈与游戏的基本技能,熟练表演幼儿舞蹈;整合与创新学科知识,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幼儿舞蹈与游戏。

  3.价值目标:认同以爱育人、以美化人的教育理念;认可舞蹈美育价值,注重培养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遵循幼儿认知与发展规律,研究跨学科融合教学,帮助幼儿获得积极体验,塑造健康优良的人格品质。

课程大纲
参考资料

一、专著类

[1] 廖萍,王海英.学前舞蹈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重庆,2014:7-17.

[2] 董丽.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M].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4:19-38.

[3] 陈晓芳.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15.

[4]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3:292.

[5] 胡军,张格祥,肖永良.学龄前儿童成长与膳食营养[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

[6] 李静主编.学前卫生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7] 陈帼眉主编.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8] 李西营,熊建萍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15.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01.

[10]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幼儿园游戏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1995.

[11] 高波,梁红英,张停主编.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M].中国书籍出版社:北京,2018.

[12]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13]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4] 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5]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6] 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发展与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322-323.

[17] 李小平.网络影视课程编导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18] 张剑平.虚实融合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110.

[19] 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0] 张银燕等.幼儿舞蹈创编[M].科学出版社,2016.

[21] 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2] 林崇德主编,中国独生子女教育百科[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01

[23] 金庆玲主编,幼儿舞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05

[24] 陈鹤琴著,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 第2辑 儿童游戏与玩具[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8

[25] 林放编,幼儿园舞蹈教案100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02

二、硕博类

[1]张婷婷. 幼儿美术创作中的游戏精神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贾滢霏. 以游戏精神为导向的幼儿艺术教育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7.

[3]武月. 幼儿图画书教学中的游戏精神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4]韩瑞敏. 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建[D].河南师范大学,2016.

[5]单晓晓.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精神缺失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6]周颖. 儿童游戏精神的异化与皈依[D].湖北师范学院,2015.

[7]张珊珊. 以游戏精神观照幼儿教育:从意蕴到行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8]王后玉. 游戏精神的回归:幼儿园游戏异化现象的批判[D].西南大学,2013.

[9]魏娴. 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缺失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10] 姜一哲. 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游戏化教学的个案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6.

[11]范元涛.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2]屈东梅. 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13]张舒扬.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与对策[D].延安大学,2016.

[14] 孔亚琴. 幼儿舞蹈教学游戏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15] 田旭. 舞蹈与音乐之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16] 朴永光. 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

[17] 赵赛. 舞蹈游戏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

[18] 王品.拉班教育舞蹈思想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7.

显示全部
常见问题

开设了本门课程的老师如何加入本门课程虚拟教研室,获得更多教学资源:

   为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助力各类职业院校老师们开展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欢迎开设了本门课程的各位老师加入本门课程的虚拟教研室,共享SPOC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

    刘老师联系方式:18613976628


请同学们注意以下事项:

  1. 每次学习前要先浏览公告。
  2. 不要轻易落课,补课需及时。
  3. 注意每讲之后测验的截止提交时间。
  4. 学习中如遇问题建议采用浏览讨论区帖子的方式。在讨论区里,如发现你的提问与他人相似,跟帖即可,不必另发新帖。

声明:

  1.本课程部分图片、视频来自网络,为教学为需要在此借鉴。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邮箱至452029903@qq.com联系。

  2.为尊重老师和同学,不发表暴力文字,与人为善。

  3.不在平台内发布非法、违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