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大学语文
分享
spContent=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具有教育学科和思想课程两个方面的特征,是一门跨学科、多元化的学科。本课的课程内容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训练,,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实操,致力于促进学生在思想、情感言、文化、技能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课程目录 素养一 笃学 主题一 学仁爱之心 主题二 学浩然正气 主题三 学阳光乐观 主题四 学终身成长 素养二 致用 主题一 知行合一 主题二 计划组织 主题三 贯彻执行 主题四 人际关系 素养三 忠诚 主题一 责任担当 主题二合作共赢 主题三 坚韧坚守 主题四 勇气奉献 素养四 重法 主题一 公平公正 主题二 民主法治 主题三 法律至上 主题四 以人为本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活再好发展尊定基础。”

基于此,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遵循语文教育基本规律,力争凸显课程特色,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及人文素养为目标,以人文性、实用性、审美性等为原则,整合框架结构,遴选典范内容。本课程内容丰富,体例新颖,以素养贯穿始终,分为笃学、致用、忠诚、重法四个部分,每部分各设四个主题。选取的文学经典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让学生在价值观念的熏陶下修身成长,从文学经典作品中汲取精神能量。为了增加岗位应用匹配性,每个主题最后还分别设置实践活动和写练技能两个实训栏目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其实践能力。

授课目标

本课程的授课目标:

1.通过对中国文学经典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学的热爱。

2、本课通过设计不同的素养板块,培养警察职业能力之政治鉴别、心理调适、公平法治、依法行政四大能力培养目标。

3、本课程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感悟与解读,实现从“做人”“做事”两方面给学生以全面的价值观引领。

成绩 要求

1.本课程满分100分。成绩为四级计分制:分别为优秀(100分至86分)、良好(85分至70分)、合格(70分至60分)、不合格(60分以下)。

2.总评成绩由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四部分构成。单元测验占40%、单元作业占20%、课堂讨论占10%,期末考试占30%。期末考试以客观题和小论文形式为主,考试范围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相关。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高中毕业程度的文史知识。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

[1]钱理群,温儒敏,等.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等,.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俞克新.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曹明海.语文教育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6]朱东润.中国历代作品选[M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1.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9]吴满珍.大学语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0]卡耐基,卡耐基沟通的艺术[M].刘祜,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1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2]黄美玲.大学语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3]李莉,徐梅.普通话口语训练教程[M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4]唐圭璋.全宋词[M1.北京:中华书局,2011.

[15]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16]赵京立.演讲与沟通实训[M1.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7]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全2册)[M1.北京:中华书局,2014.

[18]朱东润.中国文学史批评史大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

[19]彭定求,等.全唐诗[M1.北京:中华书局.2018.

[20]许子东.许子东现代文学课[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

[21]宋园园.大学语文:文学赏析与应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2]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3]徐中玉.应用文写作[M1.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