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西游记》是中国第一神魔小说,广为传播。但鲜为人知的是,它还是法律文化宝库,富含政治洞察。《西游记》追求自由,向往正义,批判弊政,深蕴法理,是古代法制的透视镜,是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 也是人性反思的生动样本。法说西游记,讲述神的故事,探索法的智慧,反思人的精神。欢迎一起西游求法!
《西游记》是中国第一神魔小说,广为传播。但鲜为人知的是,它还是法律文化宝库,富含政治洞察。《西游记》追求自由,向往正义,批判弊政,深蕴法理,是古代法制的透视镜,是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 也是人性反思的生动样本。法说西游记,讲述神的故事,探索法的智慧,反思人的精神。欢迎一起西游求法!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法说西游记》是一门把文学名著《西游记》和法律智慧融合的创新课。除了作为法学专业课,也可作为通识选修课,适合文学、历史、政治、神话、宗教等其他广泛领域,雅俗共享。
神魔小说《西游记》也是法律文化宝典。以法眼观之,孙悟空是诉讼高手,猪八戒是维权英雄,唐僧是滥权领导,玉帝是昏君影射,女妖是人性解放先驱…… 神仙魔怪,都有其法律观念和人性寓意,《西游记》堪称古代法制透视镜和文化反思录。
本课程通过解读《西游记》的法律故事和哲理启迪,让文学名著呈现其深层的法律与治理智慧,展现传统文化对自由和正义的追寻,解剖民族的文化心理,传承民族的文化精魂。
课程共分为九章,录制有54个视频。分析了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玉帝等西游人物法律观念,剖析了闹天宫、白骨精、比丘国等典型西游故事的法理意蕴,揭秘《西游记》影射的明代史实,分析其呈现的古代法制状况和传统社会普遍的政治意识。还通过《西游记》深入反思了普遍的国民性难题,如自由观念、女权意识之稀缺,道德专制、权力文化之盛行等等,以期对当代的法治构建与人性反思提供镜鉴。
课程由青年新锐教师、《法律与艺术》创设人、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海松主讲。课程秉承法美学的风格,试图让刻板的法学教育融合文艺灵性,展现鲜活魅力。授课中还穿插有精选的相关影视片段和图片,寓教于乐,让人在欣赏精彩的西游故事之后引发深层思考。
授课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游记》所承载的政治法理意义,并延伸理解相关的法律文化和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西游记》更生动地认识古代政治法律观念及社会心理,更形象了解传统社会治理与制度运作,进行人性解读与国民性反思,探求对当下法治构建及人性思考的镜鉴。
同时,通过法律与文学的交叉方式获得学习的愉悦感,激发想象力,增强学习兴趣,提升人文底蕴。
课程大纲
天蓬明律
课时目标:《导论》总括介绍《西游记》与法律的关联,介绍课程进路,让听众清楚课程的全盘规划。《天蓬明律》 引导学生了解猪八戒的法律故事和法律观念,重点是维权意识,掌握猪八戒张扬欲望的自然人性特点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肯定其具有的人性解放意义,同时对八戒曲解法律、沉溺欲望进行批评反思。引导学生从法律技能走向法律信仰。
第一讲 天蓬明律
0.0.1《法说西游记》导论
一、法律达人
1.1.1悟空、八戒斗法律
1.1.2法律达人猪八戒
1.1.3“坏人理论”的好效用
1.1.4 人性善恶的逻辑层次
二、人性解放
1.2.1 八戒曲法
1.2.2 “食色性也”猪八戒
1.2.3 八戒人性解放与世俗欢歌
法律大圣
课时目标: 分析掌握孙悟空追求自由、匡扶正义的法律精神和明律知法、善于诉讼的法律技能,通过悟空状告李天王这一故事掌握明代上告制度与长者调解等历史背景,鲜活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另外,分析大闹天宫呈现的自由意识以及背后的思想史争论。引导学生培育自由、平等的情怀,更了解只有具体的法律技能才能实现正义。
一、法律大圣
2.1.1.猴王身世与自由共性
2.1.2 孙悟空的自由精神
2.1.3悟空的法律精神与技能
二、悟空告状
2.2.1 悟空状告李天王
2.2.2 告御状的历史与明代上告制度
2.2.3 太白金星调解与古代调解文化
三、大闹天宫
2.3.1.大闹天宫与时代精神
2.3.2.闹天宫的正反评价及原因
悟空反思
课时目标:分析掌握悟空意志张扬与暴横杀戮的缺点,指出其自由意识只是出自生命本能与感性冲动,缺乏理性引导,因此无法超越旧有的强权意识、与人情世故。孙悟空是古代最具自由精神的文学形象,但仍然欠缺对自由精神与宽容意识的真正理解。借助悟空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自由的不同层次与深层内涵,培育其反思精神与批判性思维。
一、泼猴暴横
3.1.1.悟空自由本能与童心局限
3.1.2.悟空的意志张扬与暴横杀戮
3.1.3.悟空的强权意识与人情世故
二、人妖殊途
3.2.1.人妖殊途的命运悲剧
3.2.2.二元对立极端思维
唐僧沙僧
课时目标: 通过唐僧遵守法律与慈悲感化的故事,了解古代德法合治、礼法结合的独特治理优长,从其“只知慈悲不通法律”、迂腐软弱的特点则引发对传统儒空疏无当劣根性的反思。通过唐僧用紧箍咒虐待悟空的故事,反思权力监督缺失。让学生深刻体味法治制度的重要,以免重蹈唐僧道德专制和心灵鸡汤的悲剧。
一、圣僧迂腐
4.1.1.唐僧的守法与慈悲
4.1.2.“只知慈悲不通法律” 的恶果
4.1.3圣僧迂腐的文化成因与历史教训
4.1.4.唐僧的心灵鸡汤与制度缺失
二、唐僧滥权
4.2.1.唐僧滥权与权力监督缺失
4.2.2以善之名:道德优越感如何通向专制
三.沙僧世故
4.3.1、沙僧的忠勇与潇洒
4.3.2沙僧的奴化、世故与文化成因
西游奇案
课时目标:本章通过西游典型故事反思深刻的法理命题,如三打白骨精呈现了理性辩论和有效取证之难,车迟国赌赛呈现了潜规则和厚黑学盛行的可怕。让学生理解,法治首先要养成规则意识。寇员外还魂、祭赛国冤案则昭示了,唯有严格法治与程序正义才能杜绝冤案。
一、迷案困局
5.1.1.江流儿复仇:强盗做官何其多
5.1.2.三打白骨精:明辩求证何其难
5.1.3.车迟国赌赛:破坏规则何其毒
二、冤案昭雪
5.2.1.寇员外还魂 :蒙冤入狱何其险
5.2.2.西游平冤录:冤案丛生何其烈
玉帝天庭
课时目标:分析玉帝从“四御”到天主的演变史和二郎神身世,掌握现实政治对神话文化渗透的特点。从玉帝威权统治分析其影射的明代史实,更反思专制政治治理失效的普遍问题。另外,也肯定玉帝故事背后具有无为而治的道家治理智慧。
一、玉帝演变
6.1.1 玉帝本是小秘书
6.1.2.玉帝之尊与君主专制互动
6.1.3 玉帝威权统治与政教关系
二、贤愚玉帝
6.2.1 昏庸玉帝及现实批判
6.2.2玉帝无为与道家政治理念
三、二郎性傲
6.3.1二郎神寄托的自由人格
6.3.2 正义使者:吴承恩的二郎神情结
6.3.3二郎神赋闲的悲剧成因
女妖悲欢
课时目标:分析女妖群体关注自我、张扬情爱、追求自由的进步意义,掌握其体现追求解放、以情反理的新思潮,而女妖无一善终的悲惨命运呈现男权文化歧视女性的特点。引导听众培养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的现代精神,并理解女权意识在历史上艰难的进步。
一、女妖痴情
7.1.1.女妖的美丽与自由
7.1.2.女妖的婚姻自主与女权进步
二 红颜悲歌
7.2.1.红颜薄命:女妖的悲剧命运
7.2.2.男权世界下女权沦落
朝政律法
课时目标:通过书中法律普及的故事延伸分析明代普法教育的成功,也从人情执法、昏庸朝政、特务横行中分析其影射的明代法制衰败,呈现古代集权专制的普遍批判,从历史教训中反证法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社会关怀,坚定从人治走向法治的信心。
一、律法得失
8.1.1.律法之尊与明代普法教育
8.1.2.法制衰败与人情执法
二、朝政讽喻
8.2.1.崇道灭佛与昏庸朝政
8.2.2.九头虫、锦衣卫与特务统治
8.2.3.唐太宗入冥与地狱审判
文化反思
课时目标:理解《西游记》作为文化反思与国民性批判经典之作的意义,并通过吴承恩生平传奇展现其追求自由、文化革新的价值关怀。最后,有破有立,分析书中修行心灵、珍视生命的启迪。让听众感悟到,法律与文化互为支撑,构建法治也需要重建文明。
一、社会批判
9.1.1.社会溃败与文化批判
9.1.2.吴承恩生平传奇与文化反思
二、文化重建
9.2.1.心灵修行与文化重建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喜欢《西游记》,较为熟悉原著。具有一定的古代文学和法律文化基础,对《西游记》成书时的明代历史有所了解者尤佳。
证书要求
总成绩60分-79分为合格;80分-100分为优秀。
课程成绩由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课程讨论、期末考试四部分组合而成:
(1)单元测验占30%:每单元客观题,有3次机会提交,以最高值为最后得分;
(2)单元作业占20%:学生互评的方式评分,互评最少个数为5个;
(3)课程讨论占20%:按发贴内容数量和质量进行综合评分;
(4)期末考试占30%。
对课程有特殊贡献的学员,可获得一定加分,包括推广课程,积极帮助其他学员、提供课程合理建议等。
电子版结业证书免费。纸质版认证证书收费:100元/人。
参考资料
1.[明]吴承恩:《西游记》,李天飞校注,中华书局, 2014年版;
2.《四大名著新评新校》之《西游记》,吴承恩著,梁归智点校, 三晋出版社,2012年版;
3.萨孟武:《<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3年版;
4.张未然:《神仙世界与法律规则——法律人读<西游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5.郭建:《古人的天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法文化》,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8年版;
6.李天飞:《万万没想到:<西游记>可以这样读》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版(或网络版 李天飞大话西游100回);
7.蔡铁鹰:《吴承恩与<西游记>》,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
8.苏兴:《<西游记>及明清小说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
9.徐忠明:《法律与文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杨一凡:《明代立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11.朱勇、王立民等:《中国法制史》(“马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12.蒋海松凤凰网专栏“浪子海松话西游”,《法治周末》专栏《法说西游记》,专著《<西游记>法政观念与文化心理》(即出)等相关著述。
常见问题
1.本课程主要基于《西游记》原著进行解读,影视及改编作品仅做参考,提倡回到原著的阅读方式。
2.课程插入的相关影视视频片段仅作为学习交流,不作为任何其他用途。版权若有异议,请联系课程负责人114793096@qq.com。
3.课程将建立QQ群、微信群,以更方便交流,请关注具体通告。
4.课程拍摄和讲述是按照三级标题,但慕课系统只设计了二级标题,故标题编号略有一些差异,但不影响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