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系统是矿井的心脏与动脉,由主要通风机、通风网络巷道、通风构筑物组成。矿井通风是保障矿井安全的最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其首要任务是为井下各工作地点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使其中有毒有害气体、粉尘不超过规定值,保证矿井空气质量符合要求;其次,要保证井下各工作地点具备适宜的气候条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矿井通风技术的发展历程、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理解矿井通风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矿井通风设备的类型、性能及使用方法,熟悉常规通风参数的测试方法并能熟练使用相关测试仪器,掌握矿井通风设计方法及日常通风管理方法,为今后从事矿井及隧道、地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行业的通风工程设计、通风技术管理及相关科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l 增进了解:让更多的人走近煤矿,了解煤矿通风,理解煤矿安全。
l 培养尊重:相信煤炭安全有保障,理解、尊重煤炭人。
l 学有所获:收获必要学分,获得相应知识。
l 学有所成:让相关专业学生掌握通风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其今后从事矿井、隧道、地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行业的通风工程设计、通风技术管理及相关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本课程成绩由单元(知识点)测验、课堂讨论以及期末考试三部分构成,满分100分,具体如下:
(1)单元(知识点)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50%。每个单元(知识点)测验10题,总计200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
(2)课堂讨论成绩,占总成绩的10%。课程学习期间,发布20条具有实际意义的讨论回复,且每条回复超过20字,为满分。
(3)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课程学习结束后的一个月内,进行期末考试,试题原则上均来自各单元(知识点)测验,每人随机生成50题。
第1单元(2025.02.24-2025.03.02)
1矿井通风系统类型及适用条件
2矿井空气成分及有害气体
3矿井气候
4矿井空气主要物理参数
1矿井通风系统类型及适用条件—单元测验
2矿井空气成分及有害气体—单元测验
3矿井气候—单元测验
4矿井空气主要物理参数—单元测验
第2单元(2025.03.03-2025.03.09)
5通风能量方程
6井巷摩擦风阻与阻力
7井巷局部风阻与阻力
8矿井总风阻与等积孔
5通风能量方程—单元测验
6井巷摩擦风阻与阻力—单元测验
7井巷局部风阻与阻力—单元测验
8矿井总风阻与等积孔—单元测验
第3单元(2025.03.10-2025.03.16)
9降低矿井通风阻力的措施
10自然风压与自然通风
11通风机类型、构造及附属装置
12通风机特性曲线及工况点
9降低矿井通风阻力的措施—单元测验
10自然风压与自然通风—单元测验
11通风机类型、构造及附属装置—单元测验
12通风机特性曲线及工况点—单元测验
第4单元(2025.03.17-2025.03.23)
13通风机联合运转
14局部通风方法
15掘进安全技术装备系列化
16采区通风系统
13通风机联合运转—单元测验
14局部通风方法—单元测验
15掘进安全技术装备系列化—单元测验
16采区通风系统—单元测验
第5单元(2025.03.24-2025.03.30)
17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18矿井通风设计
19矿井通风网络
20矿井风量调节
17通风构筑物及漏风—单元测验
18矿井通风设计—单元测验
19矿井通风网络—单元测验
20矿井风量调节—单元测验
l 对地面通风有一定了解
l 对煤炭开采有一些耳闻
l 对地下世界有一点好奇
l 对课程团队有足够信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煤矿安全规程[S]. 北京:应急管理出版社,2022.
[2]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S].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9.
[3] 张国枢. 通风安全学(第三版)[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21.
[4] 王德明. 矿井通风与安全[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5] 王汉青. 通风工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6] 陈开岩,鲁忠良,陈发明. 通风工程学[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3.
[7] 黄元平. 矿井通风[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6.
[8] 李学诚,王省身. 中国煤矿通风安全工程图集[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
[9] 李东印,袁瑞甫,周英. 采煤概论(第3版)[M]. 北京:应急管理出版社,2019.
[10] 张荣立,何国纬,李铎. 采矿工程设计手册[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学习过程中,各位同学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要怕!有任何问题尽管提出,课程团队所有老师会及时答疑解惑。
(2)“思而不学则殆”。各位同学要充分利用线上各类资源,用心学习,活学活用,最终将知识刻入脑海,溶于血液。
(3)“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过程中,各位同学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