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热机的参数与热力设备单位面积的功率逐渐增加,散热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先进热机与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传热学》通过慕课形式的开放共享,利用网络平台传播能量传递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建设具备“能源动力”特色的共享课程。
掌握能量传递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传热问题的能力,具备应用传热学理论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的素质,促进能源动力类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传授,兼顾工程应用与学科前沿;突出重点和难点,针对能量传递理论和分析方法中的重要知识点,层层展开,细致剖析;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具有应用传热学知识分析题问题中传热过程的能力;
(2)能够抽象出工程实际中所涉及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工程实际传热过程中所涉及的传热学问题;
(3)具备应用传热学理论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的素质。
工程数学分析、大学物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
[1]陶文铨编著.传热学(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章熙民编著.传热学(第五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J.P.Holman编.传热学(英文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陶文铨编.数值传热学(第二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