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法制史》既是一门法文化通识课,也是一门法学经验理论课程。学习该课程,对法科学生及法律从业者都有一定帮助。
首先,《外国法制史》是了解古代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希伯来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及日耳曼文明、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明发展的绝佳课程。
其次,该课程也是学好《法理学》的基础。法理学中的法和理都是从历史上的法律中概括而来。法学理论是检验法科学生基本功的标尺,因而,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地位凸显。但法理学也是这一考试的拦路虎。关键在于学生对域外法的历史发展缺乏了解。如果了解域外法律文化,许多法理学基本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第三,未来的司法职业资格考试,会更加注重用学理分析实际问题。如果了解法的历史,就会很好地把学理融入现实问题。
第四,司法工作者具有法文化知识,会更好地服务司法。比如,在处理累犯案件时,许多同志只是依照法条对照处置。实际上,是否以累犯处置,还要考虑犯罪行为的人身危害性和反社会性,考虑犯罪者是否可教化。这些才是历史上该制度设置的初衷。
第五,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实施一带一路经济倡议,亟需具有域外法文化功底的国别经贸法律人才。本课程则如春风 送雨。
本课程开设包括两种模式,实现两种目标:第一种模式和目标,校外学员可根据自己需要进入网络空间学习,然后在线完成作业和讨论。实现知识的传授——内化——部分外化功能。当然,校外学生在此基础上,也可在本校老师引导下开展混合式翻转教学,继续实现知识的外化和应用。第二,本校学生旨在实践和开展混合式翻转教学,完成知识的传授——内化——外化——应用功能。也即,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在线观看视频(知识传授)——线上学生完成作业及测试(知识内化)——线上学生讨论(知识内化)——线上教师答疑、师生互动(知识内化及外化)——课堂答疑(知识外化)——课堂应用知识的讲授(知识外化和应用)——课下学生查找资料准备并组织专题讨论(知识外化和应用)——课堂学生专题讨论(知识应用)——课下阅读及讨论(知识应用)。
本课程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索式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研究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理念。
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
何勤华著:《外国法制史》(第六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榕年 叶秋华:《外国法制史》(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曾尔恕:《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由嵘:《外国法制史参考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影视资料:《世界历史100集》
影视资料:《大国崛起》
影视资料:《BBC英国史》
影视资料:《世界文明之谜》
(注:这些参考资料,学员们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需要自己查阅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