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定位
电路理论是电气、电子信息、自动化化、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从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学习过渡到专业课程学习的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课程理论严谨,逻辑性强,且有丰富的工程应用。课程与微积分、大学物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等课程相关。
课程目标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与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电路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适合于工程学科的思维方式,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课程内容
第1~5章为电阻电路模块。包含:电路模型与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等效变换,电路分析方程,电路定理,含运算放大器的电路。
第6~8章为动态电路的暂态模块。包含:电容、电感及动态电路,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二阶电路的暂态分析。
第9~13章为动态电路的正弦稳态模块。包含:正弦稳态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三相正弦稳态电路,含磁耦合的电路,正弦稳态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14章为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第15章为二端口网络,附录为电路的Multisim仿真分析。
课程特色
1)教学理念:注重基本概念理解,注重逻辑思维引导,注重理论与工程应用结合。教学过程中,注重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更注重提升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每讲的导学,既是对学习过程的引导,也是对思维方式的引导。
2)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展开分析,要点归纳。课程包含60多个教学视频,视频通常由实例提出问题,用逻辑推理展开分析,用小结进行要点归纳。一个视频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力求基础理论、思维方法与工程应用三者有机结合。
3)教学资源:视频力求精简,突出重点与难点,注重知识的关联。教材论述详尽,全书贯彻“提出问题、展开分析、归纳总结、例题应用、目标检测、综合检测、工程应用”的教学思路。视频与教材形成良好配套。
4)教学队伍:华中科技大学电路理论课程(网络教育),2009年入选国家精品课程,2016年入选首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课程所依托的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科,为国家A类优势学科。华中科技大学为双一流大学。
课程适用对象
课程内容满足电子信息、自动化化、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对电路理论的要求,满足电气类本科专业对电路理论的基本要求。非电类本科专业可以选择学习第1、2、3、4、6、7、9、10、11章内容。课程参考学时为64~72学时。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与基本分析方法,培养适合于工程学科的思维方式,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微分,积分,微分方程,复数运算,线性代数方程组,矩阵,傅里叶级数。
物理知识:高中物理的电磁学知识。
成绩构成:课程总分100分;单元测验占40%,课堂讨论占10%,期末考试占50%;3次单元考试不计入成绩,作为学习效果自我检测。
证书条件:60分≤成绩<85分者将获得合格证书;成绩≥85分者将获得优秀证书。
加分条件:对思维活跃的同学,可获得最高10分的奖励加分,但总成绩不超过100分。思维活跃表现:在“老师答疑区”回答同学提问数量排在前100名内,在“课堂交流区”回答老师给出的讨论题被赞数排在前100名内,对课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配套教材
颜秋容. 电路理论——基础篇[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颜秋容. 电路理论——高级篇[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购书网址:www.hepmall.com.cn (高教社官网)
参考教材
[1] 邱关源, 罗先觉. 电路[M], 第五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Charles K. Alexander, Matthew N. O. Sadiku.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M]. 北京: 清华大
学出版社, 2000.
[3] James W. Nilsson, Susan A. Riedel. Electric Circuits[M], Ninth Edition.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