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华中科大“计算机组成原理”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是计算机专业系统能力培养核心课程。采用系统观、构造观和工程观的教学设计,研究冯诺依曼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指导大家进行系列组成原理实验,提升智能硬件设计及软/硬协同计算机系统编程能力!提升研究生入学组成原理备考能力。
华中科大“计算机组成原理”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是计算机专业系统能力培养核心课程。采用系统观、构造观和工程观的教学设计,研究冯诺依曼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指导大家进行系列组成原理实验,提升智能硬件设计及软/硬协同计算机系统编程能力!提升研究生入学组成原理备考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学科系列课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基本组成部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的结构、工作原理、内部运行机制和设计方法。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整体化理解,建立硬件/软件协同的整机概念,并有效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课程学习为研究生考试、后续课程(如系统结构,并行编程、嵌入式系统、接口技术)的学习,参加IT企业招聘等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MOOC 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创造性提出基于构造观、系统观、工程观的教学设计。其中,构造观重在培养软/硬功能部件设计方法,提升部件级的设计能力;系统观强调硬件结构对软件执行正确性及性能的影响,提升学生软硬协同的系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观训练考虑工程制约因素,选择恰当技术、优化工程的意识,提升系统实现能力。
2.精心设计实验内容
结合教学团队多年系统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经验,参考国际一流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的先进经验,引入了易学易用的免费开源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本着理论实践一体化、实验目标系统化、课内课外协同化等原则,建立了逐层递进、立足计算机系统、设计型实验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了系列原创的课程实验,引导学生从逻辑门电路开始逐步设计运算部件、存储器、数据通路和控制器、流水线冲突冒险机制直至完整的MIPS 流水CPU来深入理解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授课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内部运行机制和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整体化理解,建立硬件/软件协同的整机概念,并有效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硬件素养和软件协同的系统观,有效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具体目标包括:
课程学习完成后,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能力:
1)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层次化观点,了解计算机系统不同层次上的抽象;
2)掌握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方法,理解数据表示对软/硬件系统设计的影响;
3)掌握基本算术、逻辑运算部件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4)掌握存储器层次结构工作原理,理解存储器层次结构对程序执行性能的影响;
5)了解指令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同寻址方式的特点及其对指令执行性能的影响;
6)掌握单周期数据通路、多周期数据通路和流水线数据通路及其控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硬布线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实现方法;
7)掌握基于Logisim仿真软件进行简单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能力;
8)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国内外主流技术和发展趋势;
9)增强学生软硬协同的系统观;
10)普遍提高学生的硬件素养,提升学生软硬协同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计算机系统能力。
课程大纲
计算机系统概论
课时目标: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深刻理解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分层的意义,熟悉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及基本的评价方法。关于性能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另外,本章还将介绍实验平台,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
1.0 导学
1.1 冯 诺伊曼结构计算机工作原理及层次结构分析
1.2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
1.3 计算机性能测试
附录1.1 实验环境介绍- LOGISIM 主要界面编辑教学内容
附录1.2 实验环境介绍- LOGISIM零基础编辑教学内容
附录1.3 实验环境介绍-LOGISIM功能菜单编辑教学内容
附录1.4 实验环境介绍-LOGISIM自动生成逻辑电路
数据表示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介绍四种机器数、定点数、浮点数(IEEE 754)的表示方法和特点, 深刻理解需要数据校验的原因和校验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三种校验的原理和硬件实现方法,理解常见三种校验的特点和应用范畴。本章学习要与第三章的学习相关联,共同设计运算器。
2.1 机器数及特点
2.2 定点与浮点数据表示
2.3 数据校验的基本原理_
2.4 奇偶校验
2.5 CRC校验及其实现
2.6 海明校验及其实现
附录 2.1 第二章实验框架介绍
附录 2.2 汉字编码实验
附录 2.3 CRC 编码实验
附录2.4 编码流水传输实
运算方法与运算器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介绍补码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和运算器设计。掌握溢出的原理与溢出检测方法及电路设计。理解溢出对程序结果正确性的影响。本章学习需要与第二章的数据表示相关联。
3.1 定点数运算及溢出检测
3.2 定点数补码加、减运算器设计
3.3 原码一位乘法
3.4 补码一位乘法
3.5 乘法运算器设计
3.6 定点数除法
3.7 浮点数加减运算
附录 3.1 运算器实验框架
附录 3.2 快速加法器实验
附录 3.3 乘法器实验
附录 3.4 32位ALU设计
存储系统
课时目标: 本章第一部分重点分析存储体系的层次结构及其构建原理、熟悉主存中数据大、小端存放;整数边界存放的特点,熟悉静态和动态存储单元的工作原理及区别,掌握存储扩展的方法和相关地址空间的计算。本章第二部分重点分析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的工作原理,熟悉相联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全相联、直接相联和组相联地址映射变换方法及相关定量分析,掌握页式存储存储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包含TLB、Cache、主存及虚拟存储器器的存储体系的工作原理 。 该部分内容是课程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4.1 存储系统层次结构
4.2 主存中的数据组织
4.3 静态存储器工作原理
4.4 动态存储器工作原理
4.5 存储扩展
4. 6 多体交叉存储器
4.7 Cache的基本原理
4.8 相联存储器
4.9 Cache地址映射与变换方法
4.10 替换算法
4.11 高速缓冲存储器例题选讲
4.12 虚拟存储器
4.13 TLB
4.14 RAID
指令系统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介绍指令系统的基本概念及指令格式及作用,重点分析采用不同寻址方式的原因及不同寻址方式的工作过程,掌握不同寻址方式的特点。掌握指令格式的设计方法,熟悉MIPS指令格式及其特点。 本章的内容是第六章CPU设计的基础 。
5.1 指令系统概述及指令格式
5.2 寻址方式及指令寻址
5.3 操作数寻址方式
5.4 指令格式设计
5.5 mips指令概述
5.6 MIPS指令详解
中央处理器
课时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CPU的工作原理,熟悉数据通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设计方法,熟悉指令周期的基本概念和指令不同周期应该完成的任务。掌握硬布线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设计方法 。掌握单周期和多周期 MIPS CPU的设计方法。 本章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学习需要与第五章的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相关联。控制器的设计要用到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中的组合逻辑与同步时序电路设计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6.1 CPU组成与功能
6.2 数据通路
6.3数据通路与总线系统结构
6.4数据通路实例
6.5指令周期
6.6总线结构与CPU指令周期(1)
6.7总线结构与CPU指令周期(2)
6.8硬布线控制器设计(1)
6.9硬布线控制器设计(2)
6.10微程序控制器
6.11微程序设计
6.12微指令格式
6.13单周期MIPS CPU(1)
6.14单周期MIPS CPU(2)
6.15多周期MIPS CPU数据通路1
6.16多周期MIPS CPU数据通路2
6.17 CPU设计实验
系统总线
课时目标:本章简要介绍总线的特征、总线事务等基本概念和关于总线性能的简单计算。详细介绍了三种总线连接方式的结构和特点,介绍总线仲裁的基本方法和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等内容。
7.1 系统总线的特性及其应用
7.2 总线性能和总线事务
7.3 总线连接方式
7.4 总线仲裁和数据传输方式
7.5 总线标准
输入输出系统
课时目标:本章简要介绍输入输出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几种输入输出方式的工作原理和特征。重点掌握中断的原理。
8.1 输入输出接口概述
8.2 输入输出方式
8.3 中断请求与响应
8.4 DMA方式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证书要求
1.完成所有章节的在线视频学习
2.完成每一章的测试
3.集中完成线上期末考试
4.参与学习讨论
5.建议完成至少2个实验
6.1)60分≤总成绩<80分,可以获得本课程的合格证书
2)总成绩≥80分,可以获得本课程的优秀证书
参考资料
1.参考网站:
1)https://inst.eecs.berkeley.edu/~cs61c/
(UC Berkeley Machine Structure)
2)https://inst.eecs.berkeley.edu/~cs150/
(UC Berkeley Components and Design Techniques for Digital System)
3)https://inst.eecs.berkeley.edu/~cs152/
(美国UC Berkeley Computer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4)https://www.stanford.edu/class/ee108b
(美国Stanford Digital SystemII )
5)https://www.eceNaNu.edu/~ece447/
( Carnegie Mellon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Architecture )
6)https://ocw.mit.edu/courses/electrical-engineering-and-computer-science/
2.参考教材:
1)(美)帕特森,(美)亨尼斯 著,王党辉 等译。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原书第5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7月
2) (美)布赖恩特(Bryant,R.E.).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出版
3) 袁春风.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常见问题
畏惧组原课程的学习
只要按照要求观看视频、完成作业讨论、章节测试,就能提升自己的硬件能力,克服畏惧心理;
不知道如何学习
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关注课程章节之间的联系,例如 第二章和第三章要协同学习,第五章和第六章要协同学习;第三,要关注软硬件的系统;第四,要适当做实验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组成原理 硬件 硬件 硬件 硬件 硬件 硬件 硬件 硬件 硬件 硬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件 硬件 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