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SPOC学校专有课程
新媒体用户分析2018秋SPOC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18年10月16日 ~ 2019年01月03日
学时安排: 1.5-2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60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spContent=大家一边吐槽抖音今日头条,一边又热衷使用,这背后是什么原理?一边抱怨iPhone系列贵得令人发指,一边又争相购买,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你想知道的,这里都有!本课程不仅有理论,还有鲜活案例与分析,将系统讲授用户需求、用户心理和行为的分析方法,为打造优质爆款的互联网产品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大家一边吐槽抖音今日头条,一边又热衷使用,这背后是什么原理?一边抱怨iPhone系列贵得令人发指,一边又争相购买,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你想知道的,这里都有!本课程不仅有理论,还有鲜活案例与分析,将系统讲授用户需求、用户心理和行为的分析方法,为打造优质爆款的互联网产品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产品竞争激烈,有可持续性竞争力的新媒体产品在于将产品目标与目标用户需求完美结合,关注用户的使用体验,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确定目标用户,瞄准用户重大需求是新媒体产品设计的重中之重。

    本课程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详细介绍新媒体产品生命周期之中用户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系统介绍新媒体用户分析常用研究方法,结合实例介绍如何使用具体的用户研究方法来定性或定量地得出新媒体产品用户体验的问题。课程内容按照新媒体用户分析的逻辑来组织,即宏观层面的理论方法概述(研究设计)-中观层面的方法操作(方法选择)-微观层面的实际操作(方法使用和评估)。

    本课程秉承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文工交叉,应用见长的办学理念,由主持多项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的博士生导师余红教授主讲,以及具有数十年行业经验的技术大佬鲍立泉副教授和在日本留学6年多并担任过日本振兴学术会特别研究员的熊硕导师等学界、业界权威人士共同倾情打造。

    每天十分钟,让你掌握所有可操作的用户研究方法,帮助你了解用户的属性和特征,学习到具有实操性的用户分析方法,走近新媒体行业一线。

 


成绩 要求

1.课程讨论(30%):本课程共分为9个章节,每周一章内容讲解结束以后,老师会出一个选题,同学们根据选题的内容课堂交流区”进行开放式讨论,发帖和回帖的数量总共达8条及以上

2.章节测验(20%)每个学习单元结束后会有章节测验,题型为选择题,旨在巩固一章学过的知识。本课程共有9次章节测试。

3.期末考试(50%):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和主观题,主观题言之有理即可。需要在90分钟内完成,只有1次完成机会。

总成绩60分以上获得合格证书;85分以上获得优秀证书。

注:对课程有特殊贡献的学员,可获得5-10分加分(课程总分100),包括推广课程、积极帮助其他学员、积极帮助改进课程。


课程大纲

第一章 新媒体概述和用户体验

第一节 什么是“新媒体”

第二节 新媒体媒介形态的进化

第三节 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节 新媒体用户体验

 

第二章 新媒体用户需求分析

第一节 用户需求分析

第二节 新媒体产品的生命周期与用户需求

第三节 用户需求与用户体验设计

 

第三章 新媒体用户行为分析

第一节 新媒体用户行为分析概述

第二节 新媒体用户行为分析方法

第三节 建构用户行为模型步骤与方法

 

第四章 新媒体用户心理分析

第一节 新媒体用户心理分析概述

第二节 新媒体用户心理研究方法

第三节 构建用户心理模型步骤和方法

 

第五章 新媒体用户分析之定性研究方法   

第一节 定性研究方法

第二节 文献法

第三节 观察法

第四节 访谈法

第五节 人种志

 

第六章 新媒体用户分析之定量研究方法   

第一节 定量研究方法

第二节 抽样问卷调查法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

第四节 控制实验法

 

第七章 新媒体用户分析之混合研究方法   

第一节 混合研究方法

第二节 卡片分类法

第三节 AB测试法 

第四节 合意性研究

第五节 可用性测试

第六节 数据挖掘  

第七节 用户分析方法的选择

 

第八章 数据分析与数据可视化

第一节 数据分析和数据来源

第二节 数据分析过程和工具

第三节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一)

第四节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二)

第五节 数据呈现形式

 

第九章 新媒体用户分析质量评估

第一节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第二节 如何提高信度和效度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程无特殊先修程要求。

参考资料

1.余红,张雯.新媒体用户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2(即将出版)

2.JesseJames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MartyCagan.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4.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11)[M].华夏出版社,2009.

5.古斯塔夫·勒庞,王浩宇.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6.Michael Milton,米尔顿,李芳.深入浅出数据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7.凯文·凯利,张行舟,陈新武,王钦.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8.苏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9.Donald Norman.设计心理学[M].中信出版社,2010.

10.Neuman,William Lawrence,郝大海.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1.戴维.S.穆尔.统计学的世界(5)[M].中信出版社,2003.

12.NathanYau,向怡宁.鲜活的数据:数据可视化指南[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源课程

该SPOC课程部分内容来自以上源课程,在源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增加了新的课程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余红

余红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