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和江苏省一流建设课程。属于微生物通识类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和情景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让学习者学会维护自己的健康生活。系统介绍微生物理论知识,及其与人类生活及健康的关系,还介绍了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最后更加上了果酒制作等操作练习。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微生物在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和原理、食品加工中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微生物能源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原理、微生物与植物的互作机理等知识以及如何利用微生物制作日常发酵食品等技能。
本课程可作为大学微生物学相关专业专业课,进一步扩展学生的微生物学知识,提升学习兴趣;还可以作为其它专业学生对微生物学专业有益扩展,有利于其了解微生物学知识,从而实现学科间的交叉,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掌握微生物对人身体健康、生活作用的重要意义,并指导生活实践,促进“人的发展”,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本课程还可以面对社会大众,普及微生物学常识,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微生物带来的危害,同时合理地利用微生物提升生活质量。
本课程以肉眼看不见的小小微世界为内容,向大学本科生和社会大众介绍微生物相关的基础知识,及其在人类生活中如何积极作用和避免不利影响。通过学习,了解微生物在疾病发作、治疗中的作用和原理,了解微生物在环境污染与治理及能源中的作用,了解微生物与植物的互作机理等知识,掌握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及DIY相关发酵食品的实际操作。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健康生活,提升生活水平。
1.非生物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
2.先修了生物化学理论课的生物相关专业的在校生。
3.具有高中生物等相应的知识的非专业学生。
4.愿意学习的人均可参加本课程的学习。
5.拟开展创新创业的人。
1.邓子新、陈峰. 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诸葛健、李华钟.微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2009
4.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高教出版社, 2011
5.黄秀梨、辛明秀.微生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6.袁红莉、王贺祥.农业微生物学及实验教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
7.李阜棣, 胡正嘉. 微生物学(第六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8.闵航. 微生物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9.杨清香. 微生物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2009
10.杰奎琳·布莱克.微生物学:原理与探索. 蔡谨主译. 原著第6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11.Joanne M.Willey, Linda M. Sherwood, Christopher J.Woolverton. Prescott’s principles of microbiology,mcgraw.hill,2012
12.J.Nicklin, K. Graeme-Cook & R.Kllington. Microbiology,Science Press,2013
13.郑晓冬. 食品微生物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重要提示:请一定加入慕课堂,否则无法导出成绩!
重要提示2:请选择本平台和学习通平台中的任一平台学习,只在一个平台完成本课程即可,不需要两个平台都学习,两个平台不互通!
1.本课程开课时间为3月20日—5月12日,教学内容根据学习情况及时发布,课程成绩的评分标准见学习页面。
2.本课程选课注册时一定要按注册选课流程来操作,否则即使进行课程学习了,也不能获得成绩。
3.每部分内容学习前均会有提醒和公告发布,提醒和公告会发到个人认证的邮箱里,务必要及时收取邮件。
4.课程学习要看每部分的所有视频和资料,完成相应的单元作业、单元测验和最后的考试。课程单元作业、单元测验均有次数和时间段限制,提交时间一旦截止,则不能提交。考试只有一次机会,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进去考试,这样成绩会受到很大影响。
5.课程讨论在讨论区进行,课程学习一定要参加讨论啊,这样大家相互学习!另外最为重要的是老师们和同学们可以在线进行交流答疑,这是在线开放课程最强大的地方。
6.过往许多同学学习时不能持之以恒,最后课程结束时忘记了作业、测验,甚至连考试都忘记了!建议所有学习者要有坚韧的毅力,课程学习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