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选读
第16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4日 ~ 2025年06月15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0周,共16周 已有 156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7)
spContent=从《再别康桥》到《背影》,再到《蚀》《雷雨》《寒夜》等,中国现代文学(1917—1949)一路逶迤而下,波澜起伏,经典佳作灿若星河。本课程意在引导学生重读经典,在掌握文本应有之意的同时,挖掘作品的题外之旨和言外之意,探寻文字背后作家的心灵世界和文学的审美秘境,带领学生品鉴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文字之美、语言之美和文学之美。
从《再别康桥》到《背影》,再到《蚀》《雷雨》《寒夜》等,中国现代文学(1917—1949)一路逶迤而下,波澜起伏,经典佳作灿若星河。本课程意在引导学生重读经典,在掌握文本应有之意的同时,挖掘作品的题外之旨和言外之意,探寻文字背后作家的心灵世界和文学的审美秘境,带领学生品鉴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文字之美、语言之美和文学之美。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选读”是高校中文专业核心课程,共12讲,涉及19171949年间多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授课对象: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或专科生;一年级研究生或高中生或现代文学爱好者也可选修。本课程强调文本细读,着重发掘文本的题外之旨与隐性结构,旨在加强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培养其鉴赏评论与写作能力。本课程精彩的讲解与深入的分析将引领学生进入瑰丽神奇的文学世界,并助其建立较为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学印象。本课程由教学经验丰富、科研业绩突出的教授、博士担任主讲,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式得当,教学效果优秀。

授课目标

1 .精读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20部(篇),泛读50部(篇),课后阅读130部(篇)。

  2. 掌握文本解读、探析和审美的基本方法。

  3.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各文体发展的大致脉络。

课程大纲

第1讲——《蚀》:革命与爱情的变奏

1.1 革命还是文学

1.2 从《幻灭》到《动摇》:知识分子的革命初体验

1.3 《追求》:革命失败后的颓废与挣扎

思考题

单元测试

第2讲——《莎菲女士的日记》:爱的困惑与觉醒

2.1 莎菲爱情的矛盾与困惑

2.2 清醒的女性意识与女性主义立场

单元测验

思考题

第3讲——《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

3.1乡下人进城:原始理想的破灭

3.2 祥子与虎妞:难以挣脱的命运

单元测验

思考题

第4讲——《为奴隶的母亲》:在阶级话语与人性话语之间

4.1 “典妻”习俗与小说主旨

4.2 小说背后的故事

第4讲单元测验

思考题

第5讲——《生死场》:生死在民间

5.1 启蒙视角下生命意义的追问

5.2 女性意识的凸显

5.3 死亡:抗争与接受

5.4 国族危亡的政治话语及其平民化表达

单元测试

思考题

第6讲——《迟桂花》: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救赎

6.1 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6.2“迟桂花”与莲: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救赎

第6单元测验

思考题

第7讲——《边城》:“理想之城”的建构与坍塌

7.1 人性的体操:沈从文的“边城”叙事

7.2 “淡淡牧歌淡淡愁”:“哀而不伤”的审美品格

思考题

第7讲单元测验

第8讲——《围城》:现代人生困境的真实写照

8.1 “围城”意蕴与方鸿渐形象

8.2 《围城》的语言魅力

第8讲 单元测验

思考题

第9讲——《寒夜》:家国叙事与权力意志的二重奏

9.1 家国叙事的交织缠绕

9.2 婆媳冲突与权力意志

第9讲 单元测验

思考题

第10讲——《乌篷船》《背影》:思乡念人情切切

10.1 “背影”之爱

10.2 船游情悠悠

第10讲 单元测验

思考题

第11讲——《再别康桥》《雨巷》:幽梦朦胧美若兮

11.1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11.2 朦胧而幽深的美

思考题

第11讲 单元测验

第12讲——《雷雨》:神秘的诱惑

12.1 对神秘命运的极致追寻

12.2 蘩漪:疯狂的悲剧推动者

12.3 周朴园与侍萍:真情及其限度

第12单元测试

思考题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 具备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2. 阅读了解或文本细读过相关的经典篇目。

3. 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和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艺术感知力和审美力。

参考资料

1.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丁帆等:《中国新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3.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常见问题

说明:

1. 本课程《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选读》是在线下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1)》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的基础上重建的一门线上开放课程,既可以作为单独的教学课程,也可以对应线下课程进行辅助教学。

2. 本课程因为考虑到框架设计、教时学时等因素,所以仅选择了14位中国现代作家的14篇经典作品进行文本细读和深入探析,尚有许多优秀作品未能选入,学生可根据兴趣于课后自行阅读和探讨。

3.本课程讲解中力求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追求知微见著的教学功效,以有限课时呈现最大程度的中国现代文学精华内容,引导学生领略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品格和价值意义。

4.本课程可选择性的、有针对性的布置并完成课外作业,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升学习质量。

淮阴师范学院
3 位授课老师
陈树萍

陈树萍

教授

王爱军

王爱军

教授

李惠

李惠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