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一门自然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天文基本概念、天体的辐射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太阳系、恒星世界、银河系、河外星系以及宇宙学等。课程特别注重科学性、趣味性和前沿性。注重向学生展示“观测证据+逻辑推理=科学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注重展示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和关键人物探索经历,这些历史故事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品味,潜移默化的培养科学精神;注重展示最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测手段,呈现给学生一幅生机勃勃的天文学景象。
通过本门课程学生可以获得关于天体和宇宙的各种知识,科学地认识神秘而和谐的宇宙,了解人类生存的宇宙环境及人类探索宇宙的科学方法、艰辛历程和未来前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知识水平,开阔视野,启迪人生。作为通识课,本课程立足于定性的说理和论证,避免公式推导,这虽然会削弱精确性和严格性,但有利于扩大受众,吸引更多对灿烂星空怀有敬意、充满好奇的同学加入我们宇宙探秘之旅。
1.完成所有线上课程的学习;
2.完成所有线上单元测验和主观作业题;
3.完成3次线下讨论课;
4.课程总分100分,线上成绩占总成绩60%,线下成绩占总成绩40%;
5.对课程有帮助的同学,可获得10分以内的加分,包括推广课程,积极帮助其他同学,对课程提出建设性意见等。
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通识课,学员具备初、高中基本物理知识即可修完本门课程。
1. Discovering the Universe,8th Edition, N. F. Comins,W. J. Kaufmann, W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2007;
2. The Cosmos:Astronomy in the New Millennium, J. M. Pasachoff, A. Filippenko,Brooks Cole ,2006;
3.天文知识基础——你想知道的天文学,姚建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Fundamental Astronomy,H. Karttunen et al,Springer,2007;
5.现代天文学十五讲,吴鑫基,温学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现代天文学——拓展宇宙,(美)丽莎·扬特著 刘彭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7.宇宙大百科,(美)马丁·里斯主编 余恒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1.天文学中的很多天文数据更新较快,很多天文现象都处在观测和研究过程中,观测数据在不断变化。在阅读不同时代、不同版本的天文学书籍时,会发现部分数据有出入,这是正常现象。
2.天文学中的新奇观点层出不穷,有些是假说,有些是模型,有些是猜想,这些都需要观测一一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