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2022年春作物栽培学B(SPOC)
分享
spContent=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 ——唐代《稻田》。 作物栽培是一门古老的深厚的学问,也是一门现代的日新月异的学科。带着对后稷教稼的敬仰、对农耕文化的热爱、对作物科学的探知、对智能种植的向往,我们愿陪您一起走进青葱麦田,一起畅游金色稻浪,一同观赏萌动出苗,一同分享花开穗黄!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作物栽培学是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植科、植保、种工等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本课程拥有千人计划学者组成的教学团队,师资力量雄厚;并于2004年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2008年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成为进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课程团队主编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作物栽培学》在2008年获得国家精品教材称号。

作物栽培是一门古老的深厚的学问,凝聚着我国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经验、文化与哲学思想;作物栽培也是一门现代的、日新月异的学科,正在向着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复种、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是相关农业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应用于作物生产,综合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及强烈的实践应用功能,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科学。因此,在进入作物栽培学课程之前,学生最好完成一定时间的生产实践必修课,有利于实现知识反馈—技能训练—创新训练的链接,达到灵活应用作物栽培理论进行综合分析、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授课目标

1. 了解作物的起源及作物栽培技术的成就与发展趋势

2. 掌握作物及作物栽培学的基本概念、作物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因子的要求、产量与品质形成基本规律、作物栽培基本技术与新技术

3. 能够发现、辨析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中的现象和问题,质疑、评价现有理论与技术,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4. 能够应用作物栽培学基本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指导进行作物种植。

5. 能够对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与生长状态进行诊断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6. 关注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生存、粮食生产等与专业相关重大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成绩 要求

本慕课课程成绩由4部分组成:

1.   单元测验成绩(占40%):单元测验采用选择题类型的客观题。

2.   单元作业成绩(占40%):单元作业采用简答题与论述题。

3.   课程论坛讨论(占20%):至少参与5次以上讨论才能获得课程讨论的满分。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建议先修: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生化、农业气象、农业生态、土壤肥料学等


参考资料

1.      作物栽培学(第二版). 胡立勇,丁艳峰.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三版). 曹卫星.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3.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二版). 董钻, 王术.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4.      作物栽培学. 王荣栋,尹经章.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      现代作物栽培学. 官春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      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杨文钰,屠乃美.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7.      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二版). 于振文.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8.      作物群体质量. 凌启鸿.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9.      耕作学. 曹敏建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