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数据的时代。当你浏览新闻、翻阅书刊、上网购物时会发现五花八门的各种数字信息。你相信这些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奇闻逸事和广告里根据数据得到的结论吗?它们具有代表性吗?样本是如何抽选的?作为一个信息接收者或使用者,我们需要利用统计思维来帮助自己认识数据,并根据统计理论和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找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秘密!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数据的时代。当你浏览新闻、翻阅书刊、上网购物时会发现五花八门的各种数字信息。你相信这些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奇闻逸事和广告里根据数据得到的结论吗?它们具有代表性吗?样本是如何抽选的?作为一个信息接收者或使用者,我们需要利用统计思维来帮助自己认识数据,并根据统计理论和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找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秘密!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对统计数据分析的需求都在持续增加,统计学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能将冗繁、杂乱、看似无用的数据巧妙整合、筛选,从而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而过程又极具挑战性。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数据播报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基本统计思维模式和数据分析能力,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本课程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及实用统计分析方法三方面的内容,其中描述统计包括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及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描述统计的学习让你面对实际问题,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合理设计方案搜集数据;熟练操作软件图表并茂;准确撰写报告以数服人。推断统计包括抽样推断和假设检验,推断统计的学习让你面对科学研究,理论扎实、实证严谨。实用统计方法包括相关回归分析、指数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学习应能理解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在实际的定量分析中准确运用以上方法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
授课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课程目标2:具备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能力;
课程目标3:具备将推断统计理论运用于实际,进行科学预测和决策的基本能力;
课程目标4:引导学生关注各学科领域与数据分析相关的案例,对其数据结论进行较为准确的解释和评价;
课程目标5:在数据播报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识别能力、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成绩 要求
评分方案:
本课程按照百分制计分,课程成绩由单元测验、单元作业和课程考试构成,具体占比为:单元测验50%+课程考试50%。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了解统计学和统计的产生与发展;掌握统计学的研究特点;明晰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含义和区别;掌握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变量等重要基础概念。
引子
1.1统计的含义、统计学的含义和统计学的研究特点
1.2统计学的分类和它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
1.3重要的基本概念
统计数据的搜集
课时目标:了解统计数据的类型;掌握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和特点;了解调查误差的来源。
2.1统计数据的类型
2.2统计数据的来源
2.3统计调查
2.3.1概率抽样
2.3.2非概率抽样
2.4统计调查误差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课时目标:了解统计数据整理的一般流程;掌握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的整理和显示方法;学会利用Excel进行分组、画图
3.1数据的预处理
3.2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3.3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3.3.1数值型数据的整理
3.3.2数值型数据的图示
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课时目标:掌握各类平均指标的计算和运用;掌握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关系;掌握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的计算和运用;了解偏度和峰度的含义和测度。
4.1集中趋势的测度-数值平均数
4.2集中趋势的测度-位置平均数
4.3集中趋势的测度-几种平均数的比较
4.4离中趋势的测度
4.5偏度和峰度
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
课时目标:理解抽样推断的基本理论、相关概念及参数估计方法;掌握抽样误差的计算和区间估计的计算和参数估计样本容量的确定
5.1抽样分布
5.2区间估计
5.3样本容量的确定
列联分析
课时目标:了解列联表的构造和基本分布;掌握卡方检验的一般流程;运用卡方检验进行列联分析;掌握相关系数的测度和列联分析的注意事项。
6.1列联表的构造与分布
6.2卡方检验
6.3相关程度测量
方差分析
课时目标: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定;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了解多因素方差分析。
7.1方差分析引论
7.2单因素方差分析
7.3双因素方差分析
相关与回归分析
课时目标: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课时目标:掌握时间序列的水平和速度分析;平稳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预测有趋势的时间序列;复合型时间序列的分解预测。
9.1时间序列概述
9.2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
9.3平稳时间序列的预测
9.4非平稳时间序列的预测
统计指数
课时目标:掌握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编制的基本思路;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的方法和思路;了解常见指数。
10.1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10.2指数体系分析
10.3常见统计指数简介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第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参考书:
[1]袁卫,刘超.统计学-思想、方法与应用(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吴喜之.从数据到结论(第四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 David Freedman等著,魏宗舒,施锡铨等译.统计学(第二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4] David S. Moore, William I. Notz, Statistics: 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ninth edition), W H Freeman Company,2016
[5] 曾五一,肖红叶.统计学导论(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参考网站与微信公众号:
[1]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s://www.stats.gov.cn
[2]经管之家. https://bbs.pinggu.org
[3]中国统计网 微信号:cn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