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流行病学》是兽医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动物群体中的疾病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用于:确定群发未知疾病的病因、确定群发已知病因的疾病发生的原因、评价群发病控制措施的成本与效益,以达到快速、有效地控制群发疾病的目的。在生产临床实践过程中,“兽医流行病学”的作用日显重要。2002年爆发的SARS,在未知病因的情况下,流行病学凸显了其巨大的优势:发现了由野生动物带毒而引起的疾病传播;2006年人感染猪链球菌的事件,又是人医-兽医流行病学合作的典范:追踪到了疾病爆发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2013年H7N9的爆发和2014年小反刍兽疫,也正是通过兽医流行病学的运用,探明了病原因子传播机制和疾病流行规律。除此之外,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发达国家疫病控制的计划和实施,其成本、效益分析等,都依赖于兽医流行病学的能力。在发达国家的兽医教育体系中,《动物流行病学》一直作为兽医本科教育的必修课。OIE所定义的兽医两大职责中,11个专业能力排在首位的就是具备“流行病学分析能力(Epidemiology)”;在OIE所建议的动物医学专业的21门核心课程中,除“动物流行病学”课程外,需要具备流行病学知识的课程就有3门,占到19%。可见动物流行病学是世界范围内对兽医提出的要求。
课堂测试与作业占20%、期末考试占80%,按百分制计分,60分至80分为合格、80分以上至100分为优秀。证书需申请。
第一章 绪论
绪论
测试
第二章 病因推断
第一节 病因推断
第二节 疾病和假设病因的联系
第三节 疾病的推断方法
第二章 病因推断
第三章 疾病的描述
第一节 疾病的发生形式
第二节 疾病的度量
第三章 疾病的描述
第四章 监测
第一节 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第二节 监测的类型
第三节 动物疾病检测的机制
第四节 动物疾病检测的评估
第五节 资料收集技术
第四章 监测
第五章 动物疫病的防控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第三节 爆发调查
第五章 动物疫病的防控
第六章 流行病学研究
第一节 病例研究
第二节 现况调查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
第四节 队列研究
第六章 流行病学研究
第七章 联系强度的确定
第一节 相对风险与比值比
第二节 归因风险
第三节 病因分值
第七章 联系强度的确定
第八章 检测方法及其评价
第一节 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
第二节 检测方法的评价
第三节 多重试验
第八章 检测方法及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