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市场调研与预测
分享
spContent=《市场调研与预测》(或称《市场调查与预测》)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概述、调查与预测选题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方法、抽样设计、概念测量与问卷设计、调查实施、数据收集及整理、数据统计分析、调查与预测报告的撰写等内容。该课程本质上属于(市场)研究方法类课程,认真学习该课程不但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知识、常用理论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实践操作、科研素养、写作能力等众多重要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从而对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以及对学生日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选题、科研设计、开题及撰写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该课程所采用的项目教学法对提升学生团队协作、团队沟通及公开演讲能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关于此课程: 市场调研与预测
首先,该课程将多措并举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市场调研与预测的相关知识、理论与方法;
其次,该课程将促进学生更好地结合自己学习与日后工作的需要系统收集与分析信息辅助优化相关决策;

再次,该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践探究能力与理论研究能力;

最后:该课程将系统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研究与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夯实学生的科研基本功。

授课目标

1)使学生系统掌握开展市场调研与预测各流程各专项工作所需知识、理论与方法;

2)培养并提升学生根据实际工作或生活需要有效规范开展相关调研的习惯与能力;

3)培养并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科研素养及科研能力;

5)训练并提升学生的研究报告(论文)撰写能力

成绩 要求

本课程的总分由50%的平时成绩与50%的期末成绩构成。期末成绩采用考查方式。


平时成绩(以总分50分计算)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12次课外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作业,每次总分2分,共计24分;

2)2次课外专题(调查研究项目的选题与论证、调查问卷设计)ppt(插入语音讲解)制作,每次2分,共计4分;

3)6次学生参与项目小组专题word初稿撰写与ppt制作汇报的成绩,每次2分,共计12分;

4)学生参与线上(中国大学慕课网)讨论区互动成绩,共计6分;

5)学生本学期线下课堂出勤成绩,共计2分;

6)教师对学生的综合印象成绩,共计2分


期末成绩(以总分50分计算)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2次课外开卷作业,每次总分5分,共计10分;

2)2次课外专题(调查研究项目的策划、研究报告(论文)的撰写与陈述)ppt(插入语音讲解)制作,每次5分,共计10分;

3)学生所在团队修改完善调查选题论证word版报告的成绩,共计5分;

4)学生所在团队修改完善调查项目word版策划书的成绩,共计10分;

5)学生所在团队修改完善word版调查报告的成绩,共计15分。


总成绩等级划分标准

60分以下为“不及格“;

60-69分为“及格”;

70-79分为“中等”;

80-89分为“良好”;

90-100分为“优秀”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1)基本的统计分析知识与诸如spss等类似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能力;

2)如能具备管理学与经济学相关基础知识则更好;

参考资料

1)闫秀荣,崔佳. 市场调查与预测[M]. (第4版).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9.

2)艾尔·巴比. 社会研究方法(第13版)[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3)邬丽萍. 市场调查与预测[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4)风笑天.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 (第5版).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5.

5)风笑天. 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第3版)[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6)风笑天. 社会研究  设计与写作[M]. (第4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7)郝大海.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M]. (第3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常见问题

Q :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选修此课;

A :  自我要求高,学习认真者,希望能提升自身科研思维与研究报告(论文)撰写能力的学生;


Q :  什么样的学生不适合选修此课?

A :  自我要求低,学习不认真以及不能吃苦者,因为本课程线上线下课外作业很多,课堂上要求学生全程集中精力认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