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机械设计基础
第6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3年10月18日 ~ 2024年01月16日
学时安排: 4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33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95)
spContent=在我们的日常生产中,广泛使用着各种机械。那么组成机械的零部件是如何设计和选用的?机械中各种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类似的与机械设计和应用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得到揭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将会收获 1.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需的与机械设计和应用相关的专业基本知识; 2.良好的创新设计思维和能力; 3.获取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方法,为后续独立学习做好基础。 本课程适合机械类及近机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学习。也可满足机械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及爱好者的自主学习的需要。
在我们的日常生产中,广泛使用着各种机械。那么组成机械的零部件是如何设计和选用的?机械中各种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类似的与机械设计和应用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得到揭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将会收获 1.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需的与机械设计和应用相关的专业基本知识; 2.良好的创新设计思维和能力; 3.获取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方法,为后续独立学习做好基础。 本课程适合机械类及近机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学习。也可满足机械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及爱好者的自主学习的需要。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以及近机类相关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与机械专业紧密相关的课程,也是机电类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第一阶段。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机械基础知识,能够将必备的机械工作原理和基本技能灵活应用,掌握机械机构传动特点,能够正确判断、选用常用机械机构;能正确使用机械手册(标准),进行机械零部件设计、选用、组合拆装和调试;养成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应用工具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计划到达以下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熟记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类型、工作原理及特点,正确判断机械设备常用机械机构;

2)具有分析、运用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

3)能正确使用机械手册(标准),进行机械设备常用零部件设计、选用、组合拆装。

2.方法目标

1)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能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为学生的后续独立学习做好基础;

2)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联想与创造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4)能够查找资料与文献已取得有用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相互协作精神;

3)具有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注重事故保护和工作安全;

(4)遵守职业道德、具有信息素养、工匠精神。

课程大纲
机械基础知识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机构、构件与零件等概念;(2)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主要任务;(3)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能力目标(1)能够描述机器的四大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对机器的组成有直观的了解;(2)能够从专业角度,较全面地介绍一款机械产品;(3)深刻认识本课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地位,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4)会用简单线条表达机构的运动关系;(5)会判定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相对运动,以助机构分析与创新。素质目标 (1)认识本课程在机械制造中的地位,对职业生涯有初步规划;(2)能从专业岗位角度,较全面地介绍一款机械产品;(3)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1.1绪论
1.2平面机构的组成
1.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平面连杆机构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四杆机构的概念及特点;(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演化形式及应用;(3)掌握平面四杆机构基本特性。能力目标(1)会判别四杆机构的不同类型及运动形态;(2)能够分析并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用图解法设计简单平面四杆机构,以满足工程需要。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与安全意识;(2)在机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应用
2.2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
2.3铰链四杆机构的设计
凸轮机构与其他间歇运动机构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类型和适用场合;(2)熟悉凸轮机构的工作过程、基本术语及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3)理解凸轮廓线设计中所应用的“反转法”原理和压力角的概念;(4)了解各种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功用及适用场合。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掌握其选择原则;(2)能对凸轮机构进行轮廓曲线的设计;(3)掌握确定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方法;(4)能够比较分析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及不完全齿轮等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素质目标(1)通过工程实例,了解机构的应用环境,加深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岗敬业、知行合一的工匠精神。(2)在机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3.1凸轮机构的应用、分类和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3.2盘形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3.3凸轮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3.4间歇运动机构
机件连接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螺纹的形成,记住螺纹的基本参数;(2)掌握各种螺纹连接的特点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了解键连接、销连接的主要类型、应用特点;(4)掌握键连接的强度计算方法。能力目标(1)能根据工作条件,正确选用螺纹连接类型,并进行验算和设计;(2)能利用螺纹预紧和防松的方法解决工程中螺纹松动的问题;(3)能根据工作条件,正确选用键连接类型,并进行验算和设计。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与安全意识;(2)在螺纹连接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4.1螺纹连接
4.2键连接和销连接
4.3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带传动与链传动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2)理解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现象、打滑现象及影响带传动能力的因素、带的应力分布;(3)掌握带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 (4)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等;(5)理解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影响链传动工作平稳性的因素及参数选择。能力目标:(1)能够对带传动工作性能进行分析;(2)能够工具工作条件,设计普通V带传动;(3)能够合理选择套筒滚子链的基本参数、规格、布置方式及润滑方法。 素质目标(1)通过工程实例,了解带传动链传动的应用环境,加深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岗敬业、知行合一的工匠精神;(2)结合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受力分析,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与安全意识;(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带传动、链传动的张紧装置、布置形式及安装维护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5.1带传动概述
5.2带传动的工作性能分析
5.3普通V 带的结构和标准
5.4普通V带传动设计
5.5链传动
齿轮传动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与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基本知识;(2)掌握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基本参数;(3)掌握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4)了解齿轮的加工方法与结构设计;(5)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参数计算以及蜗杆、蜗轮的结构形式。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对其及进行几何尺寸计;(2)能应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公式进行设计计算;(3)能对蜗杆传动进行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素质目标(1)通过工程实例,了解齿轮传动的应用环境,加深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岗敬业、知行合一的工匠精神;(2)结合齿轮传动受力分析和失效形式,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与安全意识;(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6.1齿轮传动的特点、类型及渐开线与渐开线齿廓
6.2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与啮合传动
6.3齿轮的加工与失效形式
6.4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6.5齿轮的结构设计及润滑
6.6蜗杆传动
轮系设计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轮系的类型及应用;(2)认识典型减速器结构。能力目标:(1)能正确分析定轴轮系、周转轮系结构;(2)会计算轮系传动比。 素质目标(1)通过工程实例,了解轮系用环境,加深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岗敬业、知行合一的工匠精神;(2)通过拆装减速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7.1轮系的分类与应用
7.2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7.3行星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轴系的设计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轴的类型及各类轴的载荷和应力特点;(2)掌握轴的常用材料;(3)掌握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定位方法,明确轴的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4)掌握滑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及应用;(5)了解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及轴瓦材料;(6)掌握滚动轴承的代号及表示方法及组合设计;(7)了解轴承的安装、调整、润滑和密封等。能力目标:(1)能对轴的工作能力进行校核,熟练掌握轴的设计方法与步骤;(2)能够根据工作环境合理选用轴承的类型;(3)能正确进行滚动轴承部件的组合结构设计。 素质目标(1)通过工程实例,了解轴系应用环境,加深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岗敬业、知行合一的工匠精神;(2)通过轴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8.1轴
8.2滑动轴承
8.3滚动轴承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机械制图

2.机械制造基础

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4.材料力学

参考资料

1.教材:《机械基础》,丁韧,李东和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一版,省级精品在线课配套教材。

2.教材:《机械基础》,李东和,丁韧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一版,2023年第3次印刷,“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3.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丁韧主编,校内讲义,2018年。

常见问题

Q :  请简介《机械设计基础》在工程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A :  该课程研究机械设计中的共性问题,是机械设计工程的技术基础,应用广泛机械设计的程序,实际上是对《机械设计基础》所研究内容的系统应用过程。工程上进行机械设计时,首先,将构件按照机械的工作原理要求组成机构;其次,分析各构件的运动情况及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第三,分析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承载能力问题,合理地选择材料、热处理,确定构件(零件)的形状、具体结构、几何尺寸、制造工艺;最后,绘制零件工作图,待加工。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9 位授课老师
丁韧

丁韧

副教授

李东和

李东和

副教授

吕野楠

吕野楠

副教授

推荐课程

古诗百首赏析

朱丹

132人参加

机械基础

顾淑群

4051人参加

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秦静

2007人参加

一起来学物联网

潘科峰

1618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