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中外园林史饱含世界人类文明的基因密码,世界各类园林是物化的世界优秀园林文化载体。认知、欣赏、热爱、传承、创新园林的起点源自于中外园林史的了解。课程以史为纲、园以传道。愿你自此热爱上中外园林史。 —— 课程团队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为了践行“四融四铸、四素养四人才”的中外园林史课程建设目标,课程依据职业院校学生学情特点、提倡“以史为鉴、西学东用、品读鉴赏、继承创新”的基本原则,将中外优秀园林思想、案例遴选出来,围绕“彰显文化自信、守正创新技艺、品读鉴赏园林、讲好园林故事”等思路,将课程构建为“一课一图一标四模块十二小节”,即包含课程架构、思维导图、课程标准,以“中外园林概论、园林要素解析、经典名园鉴赏、现代园林创新”四个模块,又包含中国园林、外国园林、模山范水、建筑智慧、花木文化、花街铺地、楹联匾额、名人名典、北方名园、江南名园、岭南名园、现代园林等十二个小节。

授课目标

本课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围绕学校“服务三农”办学定位,结合园林技术类专业“画好一张图,种好一片林,建造一个园,培育一颗心”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融入爱国主义与文化自信教育、铸爱国之魂;融入中国名园、名人、名典内涵,铸爱园之魂;融入乡村振兴与三农情怀、铸爱农之魂,融入大国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铸爱岗之魂。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文化素养、历史素养、设计素养以及施工素养。坚定“文化自信的守护者、中外名园的传播者、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大国工匠的传承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不需要先修课程和预备知识,但对中国园林史、中国文化史与中国美术史有前期知识准备,对课程知识点的关联和拓展更为有利。

参考资料

[1] []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2] 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贾珺著北方私家园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顾凯著江南私家园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陆琦著岭南私家园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贾珺著中国皇家园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7] 刘敦祯著苏州古典园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 刘敦祯著中国古典建造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9] 郭黛姮编著乾隆御品圆明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10] 王其亨编著颐和园中国古建筑测绘大系·园林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11] 王其亨,王蔚编著北海中国古建筑测绘大系·园林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12] 彭一刚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13] 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民族建筑学会编著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4] 夏咸淳,曹林娣主编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史上古三代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15] 夏咸淳,曹林娣主编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史清代卷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常见问题

声明:

1.本课程全部图片、视频仅用于教学活动,非商业活动,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谅解,特此声明。

2.参与本课程的学习者相互尊重平等相处,禁止发表与本课程无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