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本课程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属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是波动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课程内容经典和现代无缝衔接,理论和应用有机结合,确保基本、突出重点、注意拓展。注重清晰的物理图像和丰富的应用实例,加强讨论课,辅以一定量的思考和习题。课程分两部分共七章,第一部分为波动光学,即波动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核心内容包括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和光的偏振等。要求理解光的相干性,掌握分波面的双光束干涉和分振幅的薄膜干涉,理解常见干涉仪,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掌握单缝衍射、圆孔(圆屏)衍射和光栅衍射,理解光的偏振性和双折射现象,掌握偏振光和双折
射的有关规律。第二部分为近代光学,主要内容包括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的量子性、全息照相、傅里叶光学基础、阿贝成像、空间滤波和光学信息处理等。要求掌握近代光学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结论,并理解其应用。
本课程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属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是波动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课程内容经典和现代无缝衔接,理论和应用有机结合,确保基本、突出重点、注意拓展。注重清晰的物理图像和丰富的应用实例,加强讨论课,辅以一定量的思考和习题。课程分两部分共七章,第一部分为波动光学,即波动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核心内容包括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和光的偏振等。要求理解光的相干性,掌握分波面的双光束干涉和分振幅的薄膜干涉,理解常见干涉仪,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掌握单缝衍射、圆孔(圆屏)衍射和光栅衍射,理解光的偏振性和双折射现象,掌握偏振光和双折
射的有关规律。第二部分为近代光学,主要内容包括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的量子性、全息照相、傅里叶光学基础、阿贝成像、空间滤波和光学信息处理等。要求掌握近代光学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结论,并理解其应用。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全面掌握波动光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理解近代光学的内容体系和重要结论。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五个方面:(1) 使学生了解光学发展历史和光学热点研究领域的概况;(2)使学生掌握波动与近代光学的基本现象、概念、原理和规律;(3)使学生掌握一般光学问题的分析、研究和解决方法,为实际应用打下扎实基础;(4)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5)掌握科学认知论和方法论,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丰富科学素养,树立正确世界观。
课程采用独立思考与相互讨论结合,设问与讲解结合,开展探究性教学和自主式学习。大大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和讨论内容,大大增加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建立课堂讨论、演示实验、PPT、多媒体视频、图形计算软件演示有机结合,课外依托在线课程和相关资料主动自学,建立全时空、立体式教学模式。
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性教学为载体,以立体化教学为手段,以分层次讨论为形式,教学互动、课内课外互补,开展课程教学,形成“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思维、启迪智慧,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
成绩 要求
课程评价考核方式为: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含:讨论情况、课上回答问题情况、多种形式的课内外作业的情况等。
课程大纲
光的干涉
1.1 光波
1.2 波的干涉
1.3 光的干涉
1.4 杨氏双缝干涉
1.5 其他分波面干涉
1.6 等倾干涉(上)
1.7 等倾干涉(下)
1.8 劈尖干涉
1.9 牛顿环
1.10 干涉仪
光的衍射
2.1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2.2 菲涅尔波带片(上)
2.3 菲涅尔波带片(下)
2.4 单缝衍射图样特点
2.5 单缝衍射及光强分布
2.6 夫琅禾费圆孔衍射
2.7 透射光栅及光栅方程
2.8 闪耀光栅
2.9 光栅谱线半角宽度
2.10 X射线衍射
2.11 光学仪器的分辨率(上)
2.12 光学仪器的分辨率(下)
2.13 光栅光谱仪的应用
光的偏振
3.1 自然光与偏振光
3.2 马吕斯定律
3.3 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态
3.4 双折射现象(上)
3.5 双折射现象(下)
3.6 偏振器件(上)
3.7 偏振器件(下)
3.8 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
3.9 偏振光的干涉
3.10 偏振态的实验检验
3.11 场致双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3.12 液晶及其应用
3.13 旋光效应
吸收、色散、散射
4.1 光的吸收
4.2 光的色散
4.3 光的散射
4.4 拉曼散射
光的量子性
5.1 黑体辐射
5.2 光电效应
5.3 康普顿效应
5.4 波粒二象性
现代光学基础
6.1 激光原理
6.2 非线性光学
6.3 全息照相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