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视光学理论与方法重点讲授人眼屈光系统的光学特征;静态屈光与动态屈光的基本概念;常见屈光不正的定义、屈光情况、分类及形成原因,熟练掌握屈光不正的检查、矫正与防控方法。熟练调节与集合的基本概念、定量测量及不同屈光状态时调节与集合的差异。
课程注重用光学的思维分析视觉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手段。注重通用的解决方法及个性化的处理手段。在教学中会注重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想法与思路,同时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讲授以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模块化教学,注重知识体系构建。
本课程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视觉科学理念,促进学生提高对视觉科学与技术的内涵和进展的认知,加深对交叉学科知识渗透和融合的理解,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激情。
视光学理论与方法重点讲授人眼屈光系统的光学特征;静态屈光与动态屈光的基本概念;常见屈光不正的定义、屈光情况、分类及形成原因,熟练掌握屈光不正的检查、矫正与防控方法。熟练调节与集合的基本概念、定量测量及不同屈光状态时调节与集合的差异。
课程注重用光学的思维分析视觉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手段。注重通用的解决方法及个性化的处理手段。在教学中会注重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想法与思路,同时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讲授以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模块化教学,注重知识体系构建。
本课程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视觉科学理念,促进学生提高对视觉科学与技术的内涵和进展的认知,加深对交叉学科知识渗透和融合的理解,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激情。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视光学是眼科、光学、材料学、计算机等形成的交叉学科,眼屈光学课程是交叉学科中的重要节点课程。课程注重用光学的思维分析眼科的光学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手段特别是光学手段。课程注重基础知识与应用的结合,注重通用的解决方法及个性化的处理手段。在教学中会注重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想法与思路,同时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讲授以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模块化教学,注重知识体系构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前续工程光学、眼镜光学、眼科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眼屈光系统的成像特点及异常原因,寻求屈光异常的合理解决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视觉科学与技术的内涵和进展的认知,加深对交叉学科知识渗透和融合的理解,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激情;更有助于视光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及特征,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指引正确的方向。
授课目标
知识要求:熟悉屈光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光学特征,掌握屈光异常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屈光状态与调节和集合的关系。
能力要求:能够运用屈光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技能要求:要求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屈光系统及视力异常,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学会使用光学产品如透镜、棱镜等进行眼的调节与集合检查。
成绩 要求
总课程成绩由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考试及课程讨论四个部分的单项成绩组合而成。
1.单元测验占20%:每单元共10题。都为客观题,多次提交后以最高值为最后得分;
2.单元作业占20%:课程共设6次作业,每人必须完成3次作业和3次互评;
3.课程讨论占10%:按发贴内容数量和质量进行综合评分;
4.考试占50%:均为客观题,共计30题。
课程大纲
第一章 概述
1.1 眼屈光学概述
1.2 视觉光学中的光学基础
1.3 人眼的光束限制特征
1.4 色度、光度与视觉
1.5 视光学中的常用光学元件
1.6 视光学中的透镜
眼屈光系统
2.0 光与视觉
2.1 屈光系统的组成
2.2 视觉的形成
2.3 眼球光学系统参数
2.4 眼球系统的光学特征
2.5 视力与视力表设计
屈光异常
3.1 静态屈光与动态屈光
3.2 正视眼和非正视眼
3.3 非正视眼的特征
3.4 屈光异常与视力
调节
4.1 调节概述
4.2 调节范围与调节幅度
4.3 调节幅度测量
4.4 FCC法测量调节反应
4.5 镜片摆动法测量调节灵活度
4.6 老视眼(生理性调节异常)
集合
5.1 集合(辐辏)
5.2 集合的分类与定量表述
5.3 集合的测量
5.4 相对性调节
5.5 相对性集合的测量
5.6 AC/A
5.7 调节性集合
5.8 聚散力的测量
近视眼
6.1 近视概述
6.2 近视的屈光
6.3 近视的分类
6.4 近视眼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6.5 高度近视
6.6 假性近视
6.7 近视防控概述
6.8 近视防控之光学方法
6.9 近视矫正之镜片选择
远视眼
7-1 远视概述
7-2 远视屈光
7-3 远视与调节
散光眼
散光概述
规则散光
散光的检测
散光眼的临床表现与矫正原则
散光的矫正(接触镜)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基本的工程光学和眼镜光学基础知识;
基本的眼科学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
李新华,眼镜验光与加工技术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瞿佳 眼镜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瞿佳 眼视光学理论和方法(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李凤鸣 眼科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许薇,视光专业实用英语,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王文生 应用光学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王淮庆 郝凌云,视光材料及应用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3
吴燮灿 实用眼镜光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范正修等 光学薄膜及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马科斯●波恩 埃米尔●沃尔夫 光学原理(第七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章海军,视觉及其应用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杨雄里,视觉的神经机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吕帆,接触镜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王光霁,双眼视觉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孙葆忱 胡爱莲,临床低视力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