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考研全科400分攻略
第6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3年04月28日 ~ 2023年08月31日
学时安排: 1-2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249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38)
spContent=​本课程为中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为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既具有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特点,又兼具临床课程的属性,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特色突出,独树一帜。本课程努力培养掌握温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临床诊治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等属温病范畴的一类疾病,以及咽喉红肿、心烦失眠、大便干结、小便热痛、痤疮、湿疹等证属火热、湿热一类病症的合格中医医学人才。由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暨南大学“十佳优秀教师”杨钦河教授等领衔,从学习温病学的现实意义、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温病的辨证理论、常用诊法、温病的治疗和预防等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到风温、春温、湿温、秋燥等四时温病的辨证论治,老师们的讲解,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直观生动、有效实用,为同学们和中医爱好者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学习之旅。
​本课程为中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为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既具有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特点,又兼具临床课程的属性,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特色突出,独树一帜。本课程努力培养掌握温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临床诊治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等属温病范畴的一类疾病,以及咽喉红肿、心烦失眠、大便干结、小便热痛、痤疮、湿疹等证属火热、湿热一类病症的合格中医医学人才。由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暨南大学“十佳优秀教师”杨钦河教授等领衔,从学习温病学的现实意义、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温病的辨证理论、常用诊法、温病的治疗和预防等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到风温、春温、湿温、秋燥等四时温病的辨证论治,老师们的讲解,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直观生动、有效实用,为同学们和中医爱好者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学习之旅。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温病一直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如新冠肺炎、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以及大叶性肺炎等。温病学参与了对上述疾病的防控斗争并发挥重要作用。本课程旨在使学习者通过学习了解温病学理论,了解温病学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方法,学会运用温病学知识解决临床防治的实际问题

课程大纲

第一周 前言

为什么要学习温病学?

第一周 绪论

1.1温病学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1.2温病学的发展概况

单元测验:绪论

第一周 温病的概念

2.1温病的定义和特点

2.2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2.3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单元测验:温病的概念

第一周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3.1温病的病因

3.2温病的发病

单元测验: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第二周 温病的辨证理论

4.1卫气营血辨证

4.2三焦辨证(上、中)

4.3三焦辨证(下)、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单元测验:温病的辨证理论

第三周 温病的常用诊法

5.1温病的诊治原则

5.2温病的特色诊法(1)

5.3温病的特色诊法(2)

5.4温病的特色诊法(3)

5.5常见症状(1)

5.6常见症状(2)

5.7常见症状(3)

单元测验:温病的常用诊法

第四周 温病的治疗与预防

6.1温病的治疗原则及治法确立依据

6.2温病的内治法(1)

6.3温病的内治法(2)

6.4温病的外治法

6.5温病的预防

单元测验:温病的治疗与预防

第五周 风温

7.1风温的定义与沿革

7.2风温的病因病机

7.3风温的诊断与诊断鉴别

7.4风温的辨证论治(1)

7.5风温的辨证论治(2)

7.6风温的辨证论治(3)

7.7风温的辨证论治(4)

单元测验:风温

第六周 春温(一)

8.1春温的定义与沿革

8.2春温的病因与病机

8.3春温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4春温的辨证论治:概述

8.5辨证论治:热在气分(1)

8.6辨证论治:热在气分(2)

8.7辨证论治:热在气分(3)

8.8辨证论治:热在气分(4)

8.9辨证论治:热在气分(5)

8.10辨证论治:热在气分(6)

第七周 春温(二)

8.11辨证论治:热在营分(1)

8.12辨证论治:热在营分(2)、热在血分(1)

8.13辨证论治:热在血分(2)

8.14辨证论治:热在血分(3)

8.15辨证论治:热在血分(4)

8.16辨证论治:血热阴伤(1)

8.17辨证论治:血热阴伤(2)

8.18辨证论治:血热阴伤(3)

8.19辨证论治:邪伏阴分、善后调理

单元测验:春温

第八周 暑温(一)

9.1暑温的定义与沿革

9.2暑温的病因与病机

9.3暑温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9.4暑温的辨证论治(1)

9.5暑温的辨证论治(2)

9.6暑温的辨证论治(3)

第九周 暑温(二)

9.7暑温的辨证论治(4)

9.8暑温的辨证论治(5)

9.9暑温的辨证论治(6)

9.10暑温的辨证论治(7)

9.11暑温的辨证论治(8)

单元测验:暑温

第十周 湿温

10.1湿温的定义与沿革

10.2湿温的病因病机

10.3湿温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则

10.4湿温的辨证论治(1)

10.5湿温的辨证论治(2)

10.6湿热并重证治

10.7热重于湿证治

单元测验:湿温

第十一周 伏暑

11.1定义与沿革

11.2病因病机

11.3诊断与鉴别诊断

11.4辨证论治(1)

11.5辨证论治(2)

11.6辨证论治(3)

单元测验:伏暑

第十二周 秋燥

12.1定义与沿革、病因病机、诊断

12.2辨证论治(1)

12.3辨证论治(2)

单元测验:秋燥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等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课程使用教材:

牛阳, 吴范武. 温病学(第二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年6月.


参考教材:

谷晓红,冯全生. 温病学(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年1月.

吴智兵. 温病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8月.

张之文. 张之文温病学讲稿.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6月.

彭胜权. 中医药高级丛书·温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年9月.

林培政, 谷晓红. 温病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年7月.

孟澍江. 温病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年3月.

史宇广, 单书健. 温病专辑.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8年12月.

浙江省中医研究所. 《温疫论》评注.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7年8月.

(清)吴瑭. 温病条辨.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清)王孟英. 温热经纬.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清)薛雪.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温热论 湿热论.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周鸿飞、吕桂燕点校. 温病条辨 温热论 湿热病篇 外感温病篇.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年4月.

常见问题

Q :  如何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资料在哪里?

A :  本课程学习包括视频、PPT文档、平时测验和讨论等。其中,视频、平时测验和讨论是必完成内容,计入成绩。PPT文档供参考学习,不计成绩。


Q :  平时测验第一次完成成绩不理想,可以重新做一次吗?

A :  平时测验有3-5次完成机会。


Q :  讨论区怎么用?在哪里讨论会计入成绩?

A :  参与课堂交流区,即课程团队在课件中发布的讨论帖,才会计入成绩。

暨南大学
4 位授课老师
杨钦河

杨钦河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张军

张军

副教授

谢慧珺

谢慧珺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本科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67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8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