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在蓝天下正常呼吸”成为一种奢望,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结构,带来的不止是经济的腾飞、物质的丰富,更有雾霾肆虐、垃圾围城、土壤污染、淡水短缺等环境问题。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消费所需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人类肆无忌惮的破坏和永无止境的索取,终将使环境不可逆转的恶化并最终回馈给我们。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已逐渐超越国界,从地方性问题演变为区域性、全球性问题,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人类必须重新认识自身及与其休戚与共的环境,探寻二者的发展与演化规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如果你很好奇,雾霾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土地里为什么会长出毒大米,每天丢出去的垃圾都去哪了;如果你很担忧,臭氧层的洞到底补好了吗?淡水会有用完的那天吗?科幻电影中的灾难场景真的会发生吗?那么,请来到环境问题的课堂,这里有你想要找寻的答案。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每一问题的产生、现状、发展及其防控。这里不但有水体、大气、土壤、固废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剖析,还有人类暴露于污染环境下的风险与提示,更有抗性基因污染引起耐药细菌等新型环境问题的解读。
欢迎来到环境问题的课堂!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从认识环境问题开始!
了解地球系统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正确认识和领悟人类与环境共生的关系,并采用理性的方式面对和解决已存在和未来的环境问题;
加强环保意识,注重环境健康,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程成绩包括线上SPOC成绩80%与线下课堂成绩20%(域外成绩)两部分,其中线上SPOC成绩由单元测验、作业、课程讨论及期末考试四个部分的单项成绩组合而成。具体组成如下:
1)单元测验占20%
每一章节后有测验题,均为客观题。每次测验允许尝试2次,10分钟内完成,取最高成绩。
注意:如果有3章或以上没有单元测验成绩,则课程总评成绩不合格。
2)课程讨论占10%
在课堂交流区内根据老师发起的讨论主题,学员自发回复,按回复帖子的数量进行打分。获取满分学生需要在“课堂交流区”中参加老师发起的案例或热点问题讨论,原创的帖子数(包括发帖和回帖)数量总共达15条及以上。(注意: MOOC平台的系统仅对在“课堂交流区”进行讨论的帖子加以计算,并计入成绩其他讨论区不计分。)
3)作业占20%
按要求撰写书面作业,具体参见每次作业说明。不按时完成作业者课程总评成绩不合格。
4)期末考试占30%:
期末考试必须参加,试题一共60道(随机题,每位同学打开的题目都有所不同),60分钟内完成。
5)域外成绩20%:包括出勤和课堂互动情况,线下见面课均缺课者课程总评成绩不合格。
高中毕业生所具有的数理化、天文地理和人文历史知识。
徐再荣 著,《全球环境问题与国际回应》,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林群慧,金时 编著,《新环境问题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李静 著,《绿色选择:环境问题调研实录》,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
万林、陈海棠 主编,《典型区域环境问题及应对策略》,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吉林出版社,1999
芭芭拉•沃德,勒内•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Only One Earth)》,吉林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