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病理学基础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及病变的经过和转归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临床上被称为“诊断病理学”。目前世界各国医学界公认的准确性最高的是病理诊断,病理诊断被誉为诊断的金标准。
病理学基础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及病变的经过和转归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临床上被称为“诊断病理学”。目前世界各国医学界公认的准确性最高的是病理诊断,病理诊断被誉为诊断的金标准。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作为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病理学基础》可为临床正确认识疾病本质,解释临床症状,判断患者预后等提供理论依据。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更好地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加入适用性的技能,在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章节中加入,骨折的小夹板固定;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章节中加入一些简单的预防下肢DVT的方法;在炎症章节中加入脚扭伤的冷热敷护理;在缺氧章节中加入海姆立克急救法、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方法;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章节高血压病内容中加入脑出血的识别;在消化系统疾病章节中加入幽门螺旋杆菌的C14呼气试验检测等内容。通过技能点的渗透,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更好地对接工作岗位。
此外,我们秉承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的理念,我们在项目中讨论吸烟、不良习惯等对健康的危害,融入顾方舟教授献身医学研究的感人事迹、国家电网的施工人员在青海省海拔4807米处克服高寒缺氧,组立首基景观塔,处处彰显“工匠精神”的事迹等内容,通过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紧扣素质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良好的教学生态。
授课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疾病的病因,识别病变特点,分析临床表现。
2.能力目标:通过厘清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在解决护理问题时进行分析、讨论或作出相关决策。契合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3.素质目标:通过对标本的观察、描述和绘制,养成科学严谨的职业习惯。通过对疾病的学习,养成尊重生命、关爱服务对象的职业意识。
课程大纲
模块一 病理总论 01绪论 疾病概论
1.1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2 脑死亡
1.3 病因学
模块一 病理总论 02组织的损伤、修复与适应
2.1 萎缩
2.2 脂肪变性——脂肪肝是病吗?
2.3 坏疽
2.4 组织细胞的再生
2.5 骨折愈合及小夹板固定
模块一 病理总论 0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1 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离我们有多远?
3.2 栓子的运行途径——你知道VTE吗?
3.3 梗死的类型——脑梗死、脑出血、中风,傻傻分不清楚
模块一 病理总论 04炎症
4.1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渗出
4.2 纤维蛋白性炎
4.3 化脓性炎
模块一 病理总论 05肿瘤
5.1 肿瘤的分化和异型性
5.2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5.3 癌前病变及原位癌
5.4 肿瘤的病因学
模块二 病理生理总论 02缺氧
7.1 低张性缺氧
7.2 血液性缺氧——都是血红蛋白惹的祸
7.3 组织性缺氧和循环性缺氧——砒霜怎么了?
模块二 病理生理总论 03休克
8.1 休克的分期:微循环缺血期
8.2 休克的分期:微循环淤血期及微循环衰竭期
模块三 病理各论 02心血管系统疾病
10.1 冠心病
10.2 高血压病的概述及病因
10.3 良性高血压的分期——脑出血的识别
模块三 病理各论 03消化系统疾病
11.1 消化性溃疡
11.2 肝硬化的临床病理联系(门脉高压症)
11.3 肝硬化的临床病理联系(肝功能障碍)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丁凤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
- 《病理学》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 《病理学》步宏、李一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钱睿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