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是 中华文化奠基时期的重要文本,在唐宋间的儒学复兴运动中被建构为《四书》,对《四书》的重新诠释是中华文化第一次返本开新的重要成果。19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开始面临现代文化的巨大冲击。经过近两百年的艰难应对,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成为愈来愈多的人的自觉。进入新世纪以来,《四书》在愈来愈多的高校获得了核心通识课程的地位。新时代青年 认识传统文化,形成民族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提高人文素养,有必要增进对《四书》的认识和理解。
“《四书》导读”课程以修己安人这一儒学的基本价值追求为核心,以修己安人何以可能及如何可能的问题为线索,以《四书》文本为依据,根据近年来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文献和义理两面,讲述以《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为代表的古典心性论儒学的发展过程,揭示古典心性论儒学的基本要义。总共10讲。(详细内容请参考教学大纲)
通过学习,本课程的修读者能达成对《四书》基本义理的认识与理解,获得关于古典心性论儒学的历程与要义及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儒学史、中国经学史等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形成独立阅读古典文献、认识传统思想文化并进而思考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问题的知性素质,同时通过古典道德修养理论的熏陶,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真深入的研读《四书》,重新理解圣贤的智慧,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精华和特色,规划一个修己安人的人生,成为中华文化又一次返本开新这一世纪工程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共同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本课程通过引导修读者在线上线下对《四书》及相关诠释文献进行研读,积极参与讨论,完成单元测试及期末考核等多个环节,帮助学生获得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儒学史、中国经学史的相关知识,形成阅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文献、独立开展中国思想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初步研究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及思考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的知性素质。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真深入的研读《四书》,重新理解圣贤的智慧,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精华和特色,规划一个修己安人的人生,成为中华文化又一次返本开新这一世纪工程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共同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1.返本开新:本课程的内容、意义与方法
1.0.学习任务书
1.1.引言:认识古典心性论儒学
1.2.儒学复兴与“四书”成立:历史过程
1.3.儒学复兴与“四书”成立:思想意涵
1.4.种性·知性·德性:为什么要读“四书”
1.5.循序·涵泳·体察:怎么样去读“四书”?
第1单元测验
第1单元作业
2.践仁知天:《论语》中修己安人的孔子
2.0.学习任务书
2.1孔子形象的变异与讨论孔学的依据
2.2《论语》其书:成书与传习
2.3孔子其人(1):夫子自道
2.4孔子其人(2):圣人气象
2.5孔子其人(3):学教不倦
2.6孔子其人(4):用舍行藏
2.7孔子其人(5):述而不作
第2单元测验
第2单元作业
3.天命与仁:《论语》论修己安人何以可能
3.0.学习任务书
3.1.德性的奠基(1):天命新诠
3.2.德性的奠基(2):礼乐重省
3.3.德性的奠基(3):真我形态
3.4.德性的范型:君子人格
第3单元测验
第3讲课后作业
4.修己以敬:《论语》论修己安人如何可能
4.0.学习任务书
4.1.成德之方(1):学思合一
4.2.成德之方(2):志道喻义
4.3.成德之方(3):谨信孝悌
4.4.成德之方(4):知人择友
4.5.成德之方(5):为国以礼
4.6.师弟弦歌:孔子对于弟子的品题
4.7.孔学流衍:见于《论语》的弟子言论
第4单元测验
第4讲单元作业
5.明德亲民:《大学》论修己治人
5.0.学习任务书
5.1.《大学》的时代与意义
5.2.大学的宗旨与次第
5.3.释格物致知
5.4.释诚意
5.5.释正心修身
5.6.释齐家治国
第5单元测验
第5讲单元作业
6.修德凝道:《中庸》论成己成物
6.0.学习任务书
6.1.《中庸》的时代与要义
6.2.《中庸》论成德纲宗
6.3.《中庸》论入道之门
6.4.《中庸》论修身之始
6.5.《中庸》论修身之极
6.6.《中庸》论至诚之道
6.7.《中庸》论成物之方
6.8《中庸》赞天人合德
第6单元测验
第6单元作业
7辩承三圣——见于《孟子》的圣人之徒孟子
7.0.学习任务书
7.1.学教著述——私淑诸人的圣徒
7.2.知人论世——身当巨变的时代
7.3.辩承三圣——辨破救世的异方
7.4.舍我其谁——道援天下的努力
7.5.守先待后——以身殉道的坚持
7.6.讲义
第7讲测试
第7讲单元作业
8.仁义内在:《孟子》论修己安人的人性根源
8.0.学习任务书
8.1.性善论证(1):渊源与地位
8.2.性善论证(2):不忍人之心
8.3.性善论证(3):仁内义亦内
8.4.性善论证(4):言必称尧舜
8.5.性善论证(5):士君子人格
8.6.性善论证(6):恶非根人性
8.7讲义
第8讲测试
第8讲单元作业
9.性由心显:《孟子》论修己安人的工夫入路
9.0.学习任务书
9.1.成德工夫(1):尽心知天
9.2.成德工夫(2):先立乎大
9.3.成德工夫(3):存养克治
9.4.成德工夫(4):知言养气
9.5.成德工夫(5):強恕而行
9.6.王道政治:仁政实施方案
9.7.天与人与:政权转移问题
第9讲测试
第9讲单元作业
10.继往开来:《四书》与中国社会文化
10.0.学习任务书
10.1.格物成物:“四书”与科学文化
10.2.以义为利:“四书”与经济社会
10.3.德治法治:“四书”与政治生活
10.4.尽善尽美:“四书”与艺术生活
10.5.59-10.4.参赞化育:“四书”与宗教生活
第10讲测试
第10讲单元作业
具有中等文化程度,接受过中学程度的文史教育,具备中国通史及中国文化史的初步知识和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均可以选修本课程。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1.(魏)何晏集解(梁)皇侃义疏.论语义疏.中华书局.2013.
2.(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中华国学文库》本.
3.(宋)朱熹.四书或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宋)朱熹.论孟精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宋)赵顺孙.四书纂疏二十六卷.通志堂刊《经解》本.
6.(明)王阳明.传习录讲疏(邓艾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7.(明)刘宗周.论语学案.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8.(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2015.
9.(清)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6.
10.杨树达.论语疏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1.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九州出版社.2015.
12.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九州出版社,2015.
13.劳思光.大学中庸译注新编.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
14.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三联书店.2015.
15.劳思光.中国文化要义新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
16.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17.蔡仁厚.孔孟荀哲学.台湾学生书局.1984.
18.陈来.孔子·孟子·荀子:先秦儒学讲稿.三联书店.2017.
19.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0.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编.九州出版社,2014.
1.教材。重点阅读《学、庸注疏》(在[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的《礼记正义》中)、[宋]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及[明]王阳明的《传习录》(参考陈荣捷的《传习录详注集评》及邓艾民的《传习录注疏》)。
2.学程。毋欲速,毋懈怠。建议每天学习一个视频,阅读该视频涉及之《四书》篇章(见诵读材料)及诠释文献,原文且建议能反复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