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与生命成长” 是一门全新的体验式、互动式课程。2017年获批校级精品在线课程,2019年获批河南省精品在线课程。2020年获批河南省首批课程思政样板课程,2021年获批河南省一流线上课程,它将"生命学"作为学科基础,包含一些关于生命的学问,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生命哲学等学科中相关知识,依照自身的“逻辑”将其融会贯通。课程主题涉及个体生命的出生、成长成熟、到衰老死亡等人生重大议题。
课程目标指向卓越,固根铸魂全人培养。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习者将会获得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方面的成长。知识层面将系统掌握生命教育核心概念及理论知识;能力层面将建构积极适切的人生观,深刻理解生命的特征与意义,学会使用生命教育教学技能,策划教学实践活动;素质层面将树立生命观和生命教育意识,尊重自身和他人生命,增强对“四有好老师”的认识及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解。
教学方法灵活多元,贯通虚拟仿真平台。为满足学习者对知识学习、情境创设、解疑答惑、技能提升、心灵疗愈等需求,探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生命教育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和生命叙事法等)。贯通使用“自建慕课+自主研发生命安全虚拟仿真实验+腾讯会议+微信群”四大技术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链接: https://www.ilab-x.com/details/page?id=3100&isView=true),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与“泛在化”的学习空间,实现生命教育理念与技能训练的有机整合。
用心灵去碰撞心灵;用生命去呵护生命;让爱这种人间最美的情感在师生、生生间传递,让生命之泉如涓涓细流缓缓注入心田,沁入肺腑,得以精神,增添力量,实现“入灵无痕,唤醒生命意识;润物无声,培植生命情怀;真水无香,滋养生命本源;真爱无言,成就幸福人生”的教育理念。
通过体验与学习让学生自己体悟生命起源——生命诞生——生命成长——生命境遇——生命死亡——生命意义;学会承担生命中不可回避的境遇,更加深刻的理解生命的特征与意义。
掌握生命教育的核心哲学观与方法论,做一个文化人、道德人、择善固执,追求生命的理想; 学会 思考生死问题,并探讨人生终极关怀的课题。
发掘生命的自然本性与生命潜能,让生命回归人性的善端,促进生命品质的自我生成;学会理解人类生命和其他生命存在的意义,建构积极适切的人生观,活出生命的精彩, 实现人生价值。
本课程无需先修基础,零起点选课。
温馨提示:在生命教育学习与探索的路上,离不开朋辈互助小组的支持与陪伴,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生命教育与生命成长课程研讨群”QQ群,群号为417465645,进行深度互动交流。我们也会定期推送增进课程理解的学习资料。
1.赵丹妮.师范生生命教育(慕课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
2.刘济良,马苗苗.大学生生命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3.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刘济良.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王定功.生命价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5.郑晓江著.生命教育演讲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6.郑晓江,张名源.生命教育公民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郑晓江.生命教育[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
8.刘慧.生命教育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9.何仁富.生命教育引论[M]. 第1版.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10.罗点点等.,我的死亡谁做主[M].第1版.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
11.杰.唐纳.华特士.生命教育—与孩子们一同迎向人生挑战[M].林莺译.重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12. 林治平,潘正德,林继伟等.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第2版.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7.
13.大津秀一著.换个活法: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M],中信出版社, 2010.
14.冯建军.生命教育教师手册[M].第1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