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中国文学批评史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7月28日 ~ 2020年08月25日
学时安排: 2-3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是讲授先秦、两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近代等时期对文学创作历史与艺术创造观念的总结,从中探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观念及其演变,以及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与审美标准,深入领会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和艺术精神,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建设当代新的文学理论提供历史的借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的文学批评观点与主要命题,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体系、概念、范畴等,进而导引学生去追寻中华文论的精神,探索传统文论的现代生命力,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文学理论观念,理性而深刻地阐述和评论历史与现实中的文学问题。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是讲授先秦、两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近代等时期对文学创作历史与艺术创造观念的总结,从中探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观念及其演变,以及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与审美标准,深入领会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和艺术精神,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建设当代新的文学理论提供历史的借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的文学批评观点与主要命题,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体系、概念、范畴等,进而导引学生去追寻中华文论的精神,探索传统文论的现代生命力,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文学理论观念,理性而深刻地阐述和评论历史与现实中的文学问题。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史的学习,形成对传统文学批评的历时性认知,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元典的细读,切实把握中国传统文论的范畴、命题与理论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主题,从范畴、命题与理论体系的学习出发,形成对传统文论的历史与特征的理性与感性认知。

     本课程的特色与亮点,内容:通过“规定大纲”与“自选内容”相结合的课程创新,使课程内涵更丰富,使课程对学生的学习与人生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教法:通过网络组织教学和高效互动,使课程学习更适合学生思维特质与学习习惯;模式:通过视频课、论坛答疑课,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提高每个学生个体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质;研讨: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研讨,促进每个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发展与科研能力拓展。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的文学批评观点与主要命题,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体系、概念、范畴等,进而导引学生去追寻中华文论的精神,探索传统文论的现代生命力,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文学理论观念,理性而深刻地阐述和评论历史与现实中的文学问题。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通过对学科对象及发展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演变及特点的讲解,让学生形成对本课程学习内容的基本认知。
1.1 学习对象、思维特点、文化传统
1.2 文体形态与著述方式
先秦两汉文论(一)
课时目标:元典阅读与理解命题
2.1 文质彬彬
2.2 春秋义法
先秦两汉文论(二)
课时目标:命题理解与历史演变
3.1 物化
3.2 诗可以怨
3.3 发愤著书
魏晋南北朝文论(一)
课时目标:文本导读与理论讲授
4.1 四科八体
4.2 《文心雕龙》
4.3 情采说
魏晋南北朝文论(二)
课时目标:命题理解与历史演变
5.1 《诗品》
5.2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5.3 言意之辨
唐宋文论(一)
课时目标:文本导读与理论讲授
6.1 风雅兴寄
6.2 戏为六绝句
6.3 韩愈
唐宋文论(二)
课时目标:文本导读与理论讲授
7.1 韵味说
7.2 黄庭坚·诗法·章法
7.3 活法
唐宋文论(三)
课时目标:命题理解与历史演变
8.1 妙悟
8.2 词别是一家
8.3 词为艳科
元明清文论(一)
课时目标:文本导读与理论讲授
9.1 《论诗三十首》
9.2 童心说
9.3 性灵说
元明清文论(二)
课时目标:命题理解与历史演变
10.1 叶昼
10.2 金圣叹
10.3 骈散合一论
晚清近代
课时目标:文本导读与理论讲授
11.1 义理·考据·辞章
11.2 《艺概》
11.3 《人间词话》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系统的古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古典文学作品等课程的学习与积累。

2、对中国古代文论元典的匹配阅读。

参考资料

必读书目:

1、黄霖等主编《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2版

2、黄霖、蒋凡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版

一般阅读:

1、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常见问题

1、古代文论基本文献的阅读与理解,学生存在阅读理解的障碍。

2、古代文论的范畴、命题与体系,学生存在理论探讨不足的情况。

南昌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陈晨

陈晨

副教授

龙野

龙野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