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的教学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大职能为基本框架,按照知识—能力—思维的结构进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授。本课程除课堂讲解外,还附有相关内容的习题和专题研讨,帮助同学们更加牢固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教学具有如下特色:
第一,知识系统,奠定学生的管理学科基础。本课程的教学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大职能为基本框架,内容简洁,逻辑清晰,要点突出,便于初学者全面系统领会和掌握管理学的体系结构,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为今后学习其他管理专业课程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知行合一,提升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本课程在讲授中结合通俗易懂的例子和实际的企业案例进行解析,注重对于管理实践的应用分析,学管理、用管理、爱管理,培养和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管理学的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管理能力。
第三,重在拓展,提升学生的管理整体思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管理思维,用管理的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科学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的基本管理素质以及善于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开放性思维。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平时单元测验成绩占30%,为客观题;课程讨论表现占30%,通过在课堂交流区发帖数量与质量评定;课程结束的考试成绩占40%。60分-84分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01
课程导论
了解管理学有什么特征、谁应该学习管理学、如何学习管理学
课时
课程导论
02
管理在身边
理解管理活动与管理者的基本内涵、角色、技能等
课时
1.1 管理让世界更美好
1.2 管理为何与众不同
1.3 双管齐下:效率与效果
1.4 揭开管理者的神秘面纱
1.5 我们都是管理者
03
管理学的前世今生
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简要发展历程
课时
2.1 孙子兵法与国富论
2.2 开山鼻祖:科学管理学派
2.3 霍桑实验里的社会人
2.4 百花齐放的管理理论丛林
2.5 西学东渐:中国管理理论
2.6 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学
04
决策:选择的艺术
掌握管理决策的基本内涵,提升决策能力
课时
3.1 决策制定:从问题到方案
3.2 找到最好还是满意就行?
3.3 走老路还是创新路?
3.4 雾里看花还是明明白白?
3.5 一人拍板还是众人协商?
3.6 无处不在的决策陷阱
05
计划:谋定而后动
理解管理者的计划与战略活动
课时
4.1 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
4.2 多姿多彩的目标和计划
4.3 我们该往哪里去?
4.4 愿景、使命与战略
4.5 竞争环境下的战略三板斧
4.6 别让计划与战略停留在墙上
06
设计结构:从珍珠到项链
理解组织结构的内涵及其在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课时
5.1 碳原子、雁群和组织
5.2 组织结构设计的工具箱
5.3 部门从何而来?
5.4 管多少人合适?
5.5 金字塔与扁平化
5.6 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5.7 经典的组织结构
5.8 组织结构发展的新趋势
07
打造团队:1+1如何大于2
认识团队在组织中的作用
课时
6.1 搭班子组团队
6.2 喜忧参半的团队冲突
6.3 成功与失败的团队
6.4 打造高绩效团队的新视野
08
激励人心:为何奋斗?
掌握激励的基本过程与主要理论
课时
7.1 点燃心中的熊熊烈火
7.2 我们要的不一样
7.3 吃饱与吃好
7.4 你给的我未必想要
7.5 不患寡而患不均
7.6 胡萝卜加大棒
7.7 金钱不能做什么?
7.8 工作激励的新动向
09
卓越领导:引领众人前行
理解领导力的基本过程与主要理论
课时
8.1 无权力不领导?
8.2 领导与管理是一回事吗?
8.3 杰出领导是什么样的人?
8.4 杰出领导如何行动?
8.5 关心人的领导总是有效吗?
8.6 下属越来越成熟,领导怎么办?
8.7 有目标也得有路径
8.8 领导力发展的新动向
10
有效沟通:化干戈为玉帛
认识沟通在人际关系与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课时
9.1 沟通如何发生
9.2 人际沟通的方式
9.3 为什么沟通那么难?
9.4 组织中的沟通
9.5 新技术背景下的沟通新议题
11
管理控制:为目标保驾护航
了解管理控制职能的主要内涵
课时
10.1 管理控制的三步曲
10.2 多种多样的控制
10.3 平衡记分卡
12
变革与创新:在变化中成长
认识管理活动中变革与创新的意义
课时
11.1 变中求胜
11.2 变革不会一帆风顺
11.3 创新就在身边
11.4 创新的源泉
参考教材:
赵继新、吴永林、郑强国主编,管理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
周三多、陈传明、刘子馨、贾良定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著,管理学(第1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邢以群著,管理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参考期刊:
《哈佛商业评论》、《商业评论》、《中欧商业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