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涵盖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所有核心问题,包括理解主题论点:理解论证涉及的论题、关键问题、立场和论点;分析论证结构:辨别和分析论证及其结构;澄清观念意义:澄清观念意义,定义关键词;审查理由质量:分析和综合所有可能得到的信息,评估它们的真假或可接受性;评价推理关系:清理和评价推理关系,审视它们的相关性和充足性;挖掘隐含假设:挖掘和拷问隐含的前提、假设、含义和后果;考察替代论证:创造、考察不同的观点、论证和结论,进行竞争、比较、排除;综合组织论证:综合各方论证的优点,形成一个全面和合适的结论。
学习完本课程的学生应该能够:
a.找出关键问题与困难所在,并且可以清晰、准确地表达这些问题;
b.搜集并评估相关信息,使用简洁的语言有效地解释这些信息;
c.得出有效结论与解决办法,并使用相关标准对之加以检验;
d.识别并评估可替代的论证,以及它的假设、意义和可能的实践结果;
e.在寻找复杂问题的解决办法时,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
第一章 为何思考:为什么“批判性思维”如此重要?
1.1 为什么要研习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 规范思考:批判性思维的核心问题
2.1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2.2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问题——好论证
第二章 规范思考:批判性思维的核心问题 章节测试
第三章 辨明思考:对“论证”的识别与分析
3.1 什么是“论证”?
3.2 分析复杂论证的方法
第三章 辨明思考:对“论证”的识别与分析 章节测试
批判性阅读与写作
第四章 清晰思考:如何把话说明白?
4.1 词项的内涵与外延
4.2 定义及其目的
4.3 定义的技术
4.4 词典型定义的准则
第四章 清晰思考:如何把话说明白? 章节测试
第五章 深入思考:怎样探究“言外之意”?
5.1 什么是“隐含条件”?
5.2 如何挖掘、评估“隐含条件”?
第五章 深入思考:怎样探究“言外之意”? 章节测试
第六章 谬误思考:为什么“推不出”
6.1 非形式谬误Ⅰ:不相关谬误
6.2 非形式谬误Ⅱ:不当预设谬误
6.3 非形式谬误Ⅲ:不明晰谬误
第六章 谬误思考:为什么“推不出”? 章节测试
批判性阅读与写作
第七章 求真思考:如何考察证据的可信度?
7.1 如何评估“证据”?
7.2 “可信度”与证据的类型
第七章 求真思考 :如何考察证据的可信度? 章节测试
第八章 有效思考:如何评估“演绎论证”?
8.1 如何评估“演绎论证”?
8.2 对论证形式的检验
第八章 有效思考:如何评估“演绎论证”? 章节测试
第九章 充分思考:如何评估“归纳论证”?
9.1 如何评估“归纳论证”?
9.2 “归纳论证”的类型
9.3 非形式谬误IV:弱归纳谬误
批判性阅读与写作
第九章 充分思考:如何评估“归纳论证” 章节测试
第十章 最佳思考: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0.1 因果论证:原因如何导致结果?
10.2 科学探究中的推理
第十章 最佳思考: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章节测验
第十一章 价值思考:好vs.正当
11.1 什么是“价值陈述”?
11.2 道德论证(moral argument)
11.3 其他价值论证
第十一章 价值思考:好vs.正当 章节测试
第十二章 辩证思考:开放、创新与竞争
12.1 批判性思维需要开放与竞争
12.2 构造竞争和替代论证
批判性阅读与写作
具备高中学历即可。
核心教材
董毓:《批判性思维十讲:从探究实证到开放创造》,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推荐阅读
马丁内斯、麦格拉思:《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与自主性探究式学习》,唐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布朗、基利:《学会提问》(第12版),许蔚翰、吴礼敬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版。
帕里什:《思考的框架》,尚书译,中信出版社2023年版。
茂木健一郎:《通识:学问的门类》,杨晓钟、张阿敏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科瓦奇、罗森斯蒂尔:《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陆嘉怡、孙志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斯穆里安:《女人和老虎:以及其他逻辑谜题》,胡义昭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布劳:《数据如何误导了我们:普通人的统计学思维启蒙书》,冯皓珺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海恩斯:《伪科学与超自然现象》,郑念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西蒙:《当爱变成了情感操纵》,李婷婷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年版。
阿什顿:《被误读的创新:关于人类探索、发现与创造的真相》,玉叶译,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
Q : 为什么说“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而言?
A : 当前,许多大学生都存在着思维能力欠缺的问题,尤其表现在:
a.思考既不自由也不严密,既不宽广也不细致。
b.既不自主又不客观,缺乏求真、认真和反思的精神。
c.学习过程盲目、盲从,很难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d.推理能力训练不足,思考问题多靠直觉、直观。
e.罕有能够运用演绎、归纳等学术工具完善科学探究、进行工程设计和展开行动决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