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是国内办学最早的园林专业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 1915 年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造园研究室,创始人陈植教授是我国现代造园学奠基人。发展至今,已建设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 “ 十二五 ”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国家一流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以及江苏省品牌专业。
“草坪学”是我校园林国家一流专业的专业特色与核心课程,是一门涉及草坪基础知识、草坪建植和养护技术以及草坪应用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课程,本在线课程主要面向园林、草业科学、草坪管理、观赏园艺等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也可供园林和草坪业相关从业人员学习,课程特色如下:
1. 基于“模块化教学”,开展教学模式设计。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理论篇、技术篇、应用篇),基于模块内容特点开展教学模式设计。
2. 基于“三元融合”,建构高阶教学内容。(1)生态融合:在课程第5、6、8章融入资源节约型草坪建植技术、环境友好型草坪养护技术以及生态保护型草坪景观设计方法;(2)交叉融合:融入相关交叉学科知识(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土壤学、园林学等);(3)创新融合:融入草坪相关的科技前沿内容。
3. 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1)讨论擂台式:设置了讨论擂台市的教学模式,即“师生课堂讨论-教师遴选精华帖-发公告总结”;(2)任务研究型:每章配套主观作业,引导学生线下开展任务研究型学习;(3)启发互动式:视频教学大量运用提问互动,提升学生教学参与感。
4. 施行多元过程评价,实现教学互融互促。精心设计课程考核体系,开展“知识-能力-素质-育人”多元过程评价。此外,教师基于MOOC系统数据及时获得教学反馈和学生意见建议,并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结合“新农科”建设行动计划,并对标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草坪基础知识、草坪建植养护技术以及草坪景观设计等课程核心理论。
【能力目标】具备开展草坪建植、养护管理以及草坪景观设计的实践技能,并具备发现和解决复杂草坪建植和养护实践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科研探索能力。
【育人目标】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和开拓创新的职业品德;理解并践行草坪业相关的生态文明理念。
第一章 绪论
1. 草坪相关概念
2. 草坪的功能
第一章 单元测验
第一章 单元作业
第二章 草坪学基础
1. 草坪草的形态特征
2. 草坪草的生长发育
3. 草坪与环境
第二章 单元作业
第二章 单元测验
第三章 草坪与草坪草的特征和分类
1. 草坪的特征
2. 草坪的分类
3. 草坪草的特征
4. 草坪草的分类
第三章 单元测验
第三章 单元作业
第四章 草坪草
1. 冷季型草坪草
2. 暖季型草坪草
第四章 单元测验
第四章 单元作业
第五章 草坪建植
1. 坪床准备
2. 草种选择
3. 建植过程
4. 新坪养护
第五章 单元作业
第五章 单元测验
微课比赛 # 第六章 草坪养护管理
1. 草坪灌溉
2. 草坪施肥
3. 草坪修剪
4. 草坪病虫害防治
5. 草坪杂草防除
6. 其它辅助养护技术
第六章 单元测验
第六章 单元作业
第七章 专用草坪
1. 运动场草坪
2. 绿地草坪
3. 水土保持草坪
4. 人造草坪
第七章 单元作业
第七章 单元测验
第八章 草坪景观设计
1. 草坪主景设计
2. 草坪配景设计
第八章 单元作业
本课程不需要特别的预备知识,有需要、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参与学习。
【推荐教材】
《草坪学》(第四版)[M]. 孙吉雄,韩烈保.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主要参考书】
《园林草坪与地被》(第三版)[M]. 杨秀真,王兆龙.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
【网络资源】
期刊杂志《草业科学》:https://589.qikan.qwfbw.com/
期刊杂志《草原与草坪》:https://590.qikan.qwfbw.com/
期刊杂志《草地学报》:https://588.qikan.qwfbw.com/
期刊杂志《中国园林》:https://www.jchla.com/ch/index.aspx
Q : 本课程何时更新?
A : 每周一早上8:00。
Q : 怎样学好本课程?
A : “草坪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学好本课程,大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认真学习教学视频;
2) 认真完成先关测试、讨论、测验、作业和考试等;
3)尤其是认真参与课程讨论和主观作业,按照讨论和作业的要求积极进行线下资料调研、草坪实践探索等,这对于完成高质量的课程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Q : 本课程是否提供课程讲义?
A : 为便于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们向大家提供完整的课程讲义(每周与视频同时发布,且可下载)。也请同学们尊重本课程团队的知识版权,讲义不得用于学习以外的其他目的。
Q : 如何与课程团队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A : 同学们可在课程讨论区留言、提问,教学团队成员会及时回复;课程负责人邮箱:shusheng05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