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电工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应用极为广泛,已经渗透到各个工程领域。如果您的专业属于工程领域,如果您对电工技术感兴趣,欢迎加入我们!
电工技术日新月异,芯片强国志在必得。工程领域离不开的基础科学——电工技术!
电工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应用极为广泛,已经渗透到各个工程领域。如果您的专业属于工程领域,如果您对电工技术感兴趣,欢迎加入我们!
电工技术日新月异,芯片强国志在必得。工程领域离不开的基础科学——电工技术!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电工技术》是工科各专业公共的技术基础课。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路理论的发展概况,获得电路分析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正弦三相交流电路、一阶电路暂态分析和变压器。
授课目标
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 了解电路理论的发展概况;
2、 掌握分析电路必要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3、 了解变压器、异步机等工程应用中电气设备,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 运用实验测试手段,对电路进行实验研究和功能验证,培养和加强实践技能;
5、 能够独立收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撰写实验报告并得出结论;
6、 能够阅读相关文献,利用文献资料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
成绩 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环节包含:观看讲课视频、完成单元测验、参与课程讨论、参加结课考试。
课程学习成绩满分100分,由两个部分构成:
(1)课后测验(作业):每章需完成课后测验(作业),其成绩占课程成绩的50%。
(2)课程考试: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参加课程的结课考试,考试成绩占课程成绩的50%。
为了方便学习者完成、便于系统评阅,所有单元测验、结课考试的试题均以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形式进行。
完成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60分及以上、85分以下)者可获得合格证书,成绩优秀(85分及以上)者可获得优秀证书。
证书须付费申请。为了对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过程更加严谨负责,保证平台证书权威性,从2019年9月份开始,中国大学MOOC不再发放免费证书,原有认证证书的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课程大纲
第1章 直流电路与电路分析方法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了解电路的作用,理解电路模型和额定值的意义;理解电压源、电流源概念并掌握其等效变换方法;理解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并掌握其应用。重点: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
课时安排:
第1章第1讲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1 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电路模型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参考方向
1-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4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第1章第2讲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源模型
2-2 电源模型等效变换
2-3 叠加原理
2-4 戴维宁定理
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和相量表示法、复数阻抗,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会分析计算简单的正弦交流电路;理解并掌握交流电路的瞬时功率、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重点: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描述;正弦交流电路相量分析法;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课时安排:
第2章第1讲 正弦量的三要素
第2章第2讲 正弦量的相量描述
第2章第3讲 单一元件的正弦响应
3-1 电阻元件的正弦响应
3-2 电感元件的正弦响应
3-3 电容元件的正弦响应
第2章第4讲 正弦交流电路分析
4-1 复数阻抗
4-2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
第2章第5讲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第2章第6讲 功率因数的提高
第3章 三相交流电路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理解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计算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四线供电制中线的作用和负载的正确接法。重点:三相交流电相值和线值的关系;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计算。
课时安排:
第3章第1讲 三相交流电源
第3章第2讲 三相交流负载
第3章第3讲 三相交流电路分析
3-1 三相星接负载电路的分析
3-2 三相三角接负载电路的分析
第3章第4讲 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
第4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理解电路的暂态和稳态、激励和响应以及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初始值确定,掌握三要素法。 重点:初始值确定;时间常数;一阶线性暂态电路三要素法。
课时安排:
第4章第1讲 暂态的概念
第4章第2讲 换路定律和初始值
第4章第3讲 一阶线性暂态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
第5章 变压器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额定值、外特性,掌握电压、电流和阻抗变换原理及其应用。 重点:变压器工作原理、额定值、外特性。
课时安排:
第5章第1讲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1-1 变压器变换电压原理
1-2 变压器变换电流原理
1-3 变压器变换阻抗原理
第5章第2讲 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秦曾煌主编.电工学Ⅰ(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
[2]李益民主编.电路分析基础.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3]王卫主编.电工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