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应急管理原理
第9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7日 ~ 2025年05月29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2周,共15周 已有 271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42)
spContent=从工业社会发展到风险社会,各类自然与人为因素造成的突发事件日益频发,人们对于安全的需求迅速增长,这就需要在传统的常态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应急管理。那么,面对突发事件高度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复杂性,应急管理如何可能?与常态管理相比,应急管理在政策目标、组织形式和运行过程上有什么不同?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和工具?如何开展制度实践?走进《应急管理原理》,带您面向中国实践,了解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探索应急管理的创新前沿。
从工业社会发展到风险社会,各类自然与人为因素造成的突发事件日益频发,人们对于安全的需求迅速增长,这就需要在传统的常态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应急管理。那么,面对突发事件高度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复杂性,应急管理如何可能?与常态管理相比,应急管理在政策目标、组织形式和运行过程上有什么不同?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和工具?如何开展制度实践?走进《应急管理原理》,带您面向中国实践,了解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探索应急管理的创新前沿。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由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的历史转型的深化,自然与人为因素引发的灾难愈发频繁,不确定性、复杂性日益增加。在将安全发展融入国家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的背景下,中国的应急管理学科应势而生,推动由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组成的复杂系统,有效地应对可预期的和不可预期的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社会安定有序、社会长治久安。


在本团队发展的面向风险社会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中,《应急管理原理》这门课程主要面向应急管理学科的学生和研究者,同时兼顾社会公众的知识需求,系统地讲解应急管理的基础概念与理论、方法与工具、制度模式与最佳实践等。本课程分为八个章节:应急管理的兴起(第一章);应急管理的目标(第二章);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第三章);应急管理的运行过程(第四章);应急管理的模式(第五章);应急管理的失灵(第六章);应急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第七章);应急管理的实践(第八章)。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预计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应急管理的基本内涵,掌握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2)培养专业分析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认知中国的应急管理实践;

(3)理解应急管理实践的内在逻辑,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创新的能力。

学习者可以通过视频学习、章节小测、课后讨论等方式进行自学。

课程大纲

引入

引入

第一章 应急管理的兴起

1.1 风险社会的挑战

1.2 突发事件的特征

1.3 应急管理的功能

章节小测1

第二章 应急管理的目标

2.1 应急管理的目标

第三章 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

3.1 应急管理的跨层级协同

3.2 应急管理的跨区域协同

3.3 应急管理的跨部门协同

3.4 应急管理的跨机构协同

章节小测2

第四章 应急管理的运行过程

4.1 突发事件的风险预防

4.2 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

4.3 突发事件的危机学习

章节小测3

第五章 应急管理的模式

5.1 应急管理的模式

章节小测4

第六章 应急管理的失灵

6.1 应急管理的失灵

章节小测5

第七章 应急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上)

7.1 应急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7.2 应急管理中的专家参与

第七章 应急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下)

7.3 应急管理中的临机决策

7.4 应急管理中的大数据应用

7.5 GIS与应急管理

第八章 应急管理实践(上)

8.1 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

8.2 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

第八章 应急管理实践(下)

8.3 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

8.4 环境风险管理

展开全部
南京大学
6 位授课老师
张海波

张海波

教授

毕军

毕军

教授

翟国方

翟国方

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67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7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