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基石:原子与分子》这门课,分为7个专题,重点讲授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模型,电子的运动规律,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包括化学键,分子结构与对称性,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质的晶态结构等三部分内容;同时,讲述必要的名人传记和逸闻趣事,以及部分边际知识。通过课程学习,学习者能够对原子和分子等基本而核心的理念有定性的了解,同时对物质世界的形成有初步化学认知。
课程目标,是在传授必要的知识点基础上,培育完整的“从原子到分子、直至堆积为宏观物质”的观念;期望提供给学习者以“培养科学思想”及“训练逻辑方法”的机会,包括认知规律(模型化、近似处理、由简入深)、实践方法、和理论升华。
本课程的内容和设计方面有以下特色:
(1)新颖、前沿。例如,在讲授元素周期表的最新进展时,介绍了2020年7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刚刚发布的“元素电子字典”。
(2)可读性强、利于自学。课程采用了基于化学史的逻辑线条来连贯授课内容,并提供了极富说服力的实验例证(比如泊松亮斑等)和思想演绎历程(比如玻尔的氢原子模型),明显降低了理论学习的枯燥感和审美疲劳。
(3)启发性。在每节课的开始部分,都设计了一段历史背景介绍或前述知识点的简要总结,有利于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及时、并有效回顾或进行知识结点的联结。
(4)兼容性。课程结构紧凑、内容连贯、普适性强,避免过多介绍理论分支,而集中注意力于化学学科的核心结点—原子结构、化学键、以及原子或离子间相互作用;同时,使用的实例多、结构模型多、数学公式少,不涉及高等数学,对多层次学习者均可适用。
本线上课程没有证书,但成绩计入混合式课程总分;线上课程的通过线是 7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