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本SPOC是本科生基础课程《生态学》和高年级选修课程的《Ecosystem Ecology》的延申课程,可作为上述线下课程的补充。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水质净化、涵养水源、调蓄洪涝、调节区域微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农产品和生产物资等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湿地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紧密相连,并为现代人类的提供了重要的休闲、娱乐和生态旅游场所。在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的指引下,我国湿地生态恢复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爱护湿地、保护湿地首先要从认识湿地开始,本课程将带领大家开启一场美妙的湿地之旅。
本SPOC是本科生基础课程《生态学》和高年级选修课程的《Ecosystem Ecology》的延申课程,可作为上述线下课程的补充。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水质净化、涵养水源、调蓄洪涝、调节区域微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农产品和生产物资等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湿地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紧密相连,并为现代人类的提供了重要的休闲、娱乐和生态旅游场所。在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的指引下,我国湿地生态恢复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爱护湿地、保护湿地首先要从认识湿地开始,本课程将带领大家开启一场美妙的湿地之旅。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将分6个专题、38小节介绍湿地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明确湿地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分类,能够判别主要的湿地类型;明确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生物构成和关键生态因子;能够解释湿地生态系统中关键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熟悉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和湿地服务价值;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常规监测;并了解全球湿地生态保护的主要途径和形式等。本课程主讲教师长期从事生态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所在南京大学于湿地生态工程研究领域具有长期积累。课程将以丰富的案例将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深入浅出地呈现给大家。本课程适合于生态专业的本科生作为基础专业课,也适合于非生态专业学生作为科普教程。另外国家和地方农、林、生态、环境相关管理人员、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生态恢复工程设计和实施人员、以及希望从事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以选择性地学习本课程。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明确湿地生态系统的定义,了解湿地的主要类型,能够对一般湿地的类型和特征进行识别;明确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生物构成和关键生态因子;能够解释湿地生态系统中碳、氮、磷、硫、氧关键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熟悉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和湿地服务价值;了解湿地水文、水质、生物多样性等常规监测,以及湿地富营养化、水华和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等特殊监测;最后了解当前湿地生态保护的主要手段,了解国际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建立的依据、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实施的主要政策与核心要素等。
成绩 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课程大纲
湿地的定义和分类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明确湿地的定义,能够判别主要的湿地类型。
1.1 湿地的定义
1.2 湿地的分类
1.3 典型内陆湖泊、河流湿地
1.4 典型内陆池塘、沼泽湿地
1.5 典型海岸带湿地
1.6 典型海洋湿地
1.7 典型人工湿地
课堂讨论(1)
测验(1)
湿地的基本结构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明确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生物构成,了解湿地关键生态因子的主要特征。
2.1 湿地生产者
2.2 湿地消费者
2.3 湿地食物链和食物网
2.4 湿地水文
2.5 湿地溶氧
2.6 湿地盐度
课堂讨论(2)
测验(2)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湿地生态系统中碳、氮、磷、硫、氧关键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
3.1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概述
3.2 湿地碳循环
3.3 湿地氮循环
3.4 湿地磷循环
3.5 湿地硫循环
3.6 湿地氧循环与氧化还原电位
课堂讨论(3)
测验(3)
湿地的主要功能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明确湿地主要的生态功能,了解湿地的服务价值。
4.1 湿地水源涵养与洪涝调蓄功能
4.2 湿地水质净化功能
4.3 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维持功能
4.4 湿地农产品与生产资源
4.5 湿地的气候调节功能
4.6 湿地的人文生态价值
课堂讨论(4)
测验(4)
湿地生态系统监测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明确湿地水文、水质、生物多样性等常规监测方法,了解湿地富营养化、水华和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等特殊问题的监测途径和常用指标。
5.1 湿地水文与湿地面积监测
5.2 湿地水质监测
5.3 湿地富营养化监测
5.4 湿地藻类监测
5.5 湿地重金属污染监测
5.6 湿地有机污染监测
5.7 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
课堂讨论(5)
测验(5)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了解当前湿地生态保护的主要手段,了解国际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建立的依据、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实施的主要政策与核心要素等。
6.1 湿地公约
6.2 中国湿地保护概况
6.3 国际重要湿地
6.4 湿地自然保护区
6.5 湿地公园
6.6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课堂讨论(6)
测验(6)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选修本课程不一定要求专业基础,但一定的基础生态学及生物学、植物学或化学背景有助于加深本课程的理解。
参考资料
Mitsch W.J. & Gosselink J.G. eds, 《Wetlands》(5th),Wiley,2015
Science、Nature、PNAS、Wetlands、ESA系列期刊、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等重要期刊
Ramsar Convention at www.ramsar.org/
Wetland International at www.wetlands.org/
湿地保护 www.shidicn.com
常见问题
Q : 本课程适合于哪些学生?
A : 本课程适合于生态专业的本科生作为基础专业课,也适合于非生态专业学生作为科普教程。另外国家和地方农、林、生态、环境相关管理人员、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生态恢复工程设计和实施人员、以及希望从事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以选择性地学习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