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非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通识教育类必修课,主要阐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包括信息的产生、传输和处理的全过程。并以信息的传输过程,即现代通信系统的构成及基本工作过程为脉络,阐述各种现代通信技术、未来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系统地介绍信息通信技术的体系框架以及典型通信技术概念、原理、结构和应用发展。
课程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非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基本掌握当前主要通信网络的实现技术的大框架和大概念,对各种通信技术的应用场合建立较全面的了解。
在新的学期里面,还将重点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量子通信等新的内容,与时俱进。
本课程是一些非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包括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偏文科、经管类专业,本学期也面向民办学院的通信专业课程中的一些关键通信知识点,本课程的核心思想是为了非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能尽快熟悉通信IT行业的一些专业术语、专业名词、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本课程教学将从最基本的通信概念入手,尽可能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从应用的管理的层面上去学习通信网络中的所涉及到一些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包括:通信信号、数字通信与SDH、交换技术、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数据通信与数据网、支撑网、智能网、接入网等技术,将涉及到所有当前的信息技术,并做较为全面和框架式的剖析。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初步了解当前的信息技术手段,未来人工智能方向,同时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简介
课程概论
当前网络状况
通信技术未来展望
单元测验
第二部分 通信系统与通信网
通信系统模型
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
通信网分类与拓扑
码元速率、误码率、信息量和熵的计算
通信协议简介
通信网的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第三部分 数字通信技术基础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量化与编码
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
第四部分 程控电话交换网
交换技术的发展
两种交换技术的对比
程控交换机原理
支撑网技术
第五部分 数据通信技术
数据通信概述
交换技术与通信网
OSI模型体系
TCP/IP协议体系
差错校验法
分组交换的思想
五层TCP/IP体系与IP路由简述
IP地址分类与子网划分(一)---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转换
IP地址分类与子网划分(二)---IP地址分类与子网掩码
IP地址分类与子网划分(三)---子网划分的多种案例
MAC地址与IP地址
第六部分 光纤通信系统
光纤通信原理
分贝的概念和光纤的衰减系数
第七部分 微波通信与卫星通信
微波通信的基础知识
微波通信的关键技术
卫星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第八部分 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概论
无线信道特性
GSM移动通信系统
5G移动通信-课程思政大赛获奖作品
第九部分 宽带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概述
ADSL原理
光纤接入网技术
PON组网原理
EPON组网技术
第十部分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中音频处理方法
音频信号的采样、量化、编码与数字存储
第十一部分 量子通信技术
奇妙的量子世界
人工智能部分
问题求解-状态空间法-梵塔算法
聚类算法-K-Means算法实例
红色校史专题建设
中华有为-前行中的南邮华为人
红色校史-南邮程控交换
中兴之“芯”,南邮战魂
红色电波,永不消逝
红色媒体在网络舆情中的正能量引导力
本课程为面向非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综合素质课,仅需基本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后续课程包括对非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的科学与技术类选修课程。
本课程授课对象包括经管类、语言类等非通信专业从事通信行业工作时做岗前培训和通识教育学习。
1.教材
[1]彭英,王珺等.现代通信技术概论[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1].王天一.人工智能革命:历史、当下与未来[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M]. 电子工业出版社
[3].何方白. 现代通信概论[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Q1: 我们文科类的学生能不能学得会?
A1: 能的,在通信信息行业,有许多文科类的人员,他(她)们也需要具体基本的通信技术知识,否则和行业是脱节的。
Q2: 知识点那么多,会不会学得很累?
A2: 知识点虽然多,但多是从宏观角度来学习,主要对应用层面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Q3: 理工科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有必要吗?
A3: 有必要的,各个理工科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如何把握大时代,大脉搏的方向,建立全面的现代信息技术框架,还是很有必要的。
Q4: 人工智能难学吗?
A4:本课程不注重具体的技术细节,注重创新应用设计,估计同学们设计出新的人工智能应用,从市场的角度为人工智能时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