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科学研究与创新
第1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4月10日 ~ 2025年06月10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4周,共9周 已有 24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959)
spContent=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课程结合当前科学研究的前沿实践,介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特点、方法和动力,分析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的关系,讨论实现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成功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培养学科学的思辩能力和技术的创新能力。课程在前言部分,除了讲解课程的目的、要求,还讲述讨论与科学与技术密切相关其它概念,为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一章讲述讨论科学的概述和特点,科学前沿实践情况和科学研究思维方式;第二章讲述讨论技术的概念和特点,技术与个人能力的关系,技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性;第三章讲述讨论科学技术的关系,及其与人类其它知识的关系,分析科学和技术在支撑个人能力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第四章讲述讨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动力,动力的差异性对其思维方式的影响;第五章讨述讨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方法,如何有效达到科学与技术的前沿,有效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工作;第六章讲述讨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精神,是克服千难万险达到成功彼岸思想支拄。课程适合想了解与从事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的本科同学选修。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相关概念

1.1 课程简介

1.2 知识

1.3 知识的特点

1.4 智慧与文明

相关概念

第一章单元测验

相关概念

第二章 科学

2.1 科学的广义含义

2.2 科学的特点-客观性

2.3 科学的特点-验证性1

2.3 科学的特点-验证性2

2.4 科学的特点-传承性

2.5 科学的特点-有限性

2.6 科学思维

2.7 科学探索

第三章 技术

3.1 技术的含义

3.2 技术的特点-目的性

3.3 技术的特点-系统性

3.4 技术的特点-重复性

3.5 技术的特点-传授性

3.6 技术的特点-社会性

3.7 技术思维

3.8 技术创新

3.9 技术能力

第四章 科学、技术与其他知识

4.1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4.2 科学技术与其他知识

4.3 科学技术与智慧

第五章 探索与创造动力

5.1 科学探索的动力

5.2 技术创新的动力

5.3 探索与创新动力的进一步讨论

第六章 探索与创新方法

6.1 科学探索的方法

6.2 技术创新的方法

6.3 三个边疆与能力培养

第七章 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7.1 科学探索的精神

7.2技术创新的精神

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第七章测试

展开全部
南京理工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戴劲松

戴劲松

研究员

推荐课程

毛概期末冲刺-2小时突击毛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焦静怡老师

6215人参加

思道/思修期末冲刺-2小时突击思想道德与法治

张欣竹

4448人参加

马原期末冲刺-4小时突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张欣竹

7816人参加

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冲刺-2小时突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焦静怡老师

5987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