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SPOC学校专有课程
大学物理(I)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2月23日 ~ 2020年06月08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213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spContent=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本课程可以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对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本课程可以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对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拥有建立物理模型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本课程主要介绍力学(包括质点力学基础、质点力学中的守恒定律、刚体的转动);波(包括机械振动、机械波);热学(包括气体动力学理论、热力学基础);电磁学中的电学部分(包括真空中的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等内容。

本课程适用于理工科类各专业第二学期的学生学习。主要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

本课程暂不发放证书。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以下方面得到培养:

(1) 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   

(2) 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3) 自学能力。能独立地阅读教材、参考书及有关文献资料,并能在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写出条理比较清楚的阅读笔记及小结。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较深入细致地分析问题的条件和实质,运用所学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合适的方案。

(5) 运算能力和判断正误的方法。会运用已掌握的数学工具,计算并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把典型数据结果在量级上加以比较,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


成绩 要求

单元测验50分+期末考试50=总成绩100分.

本课程暂不发放证书。

课程大纲


第一章 质点力学基础

1.1 质点参考系运动方程

1.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3 平面曲线运动

1.4 牛顿运动定律和相对运动

1.5 力学中常见的力及其单位和量纲分析

第二章 质点力学中的守恒定律

2.1 机械功和动能定理

2.2 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2.3 动量、冲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2.4 碰撞

第三章 刚体的转动

3.1 刚体、转动动能和转动惯量

3.2力矩 转动定律

3.3力矩的功和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3.4 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四章 机械振动

4.1 简谐振动

4.2 简谐振动的旋矢表示法简谐振动的能量

4.3  间谐振动的合成

第五章 机械波

5.1 机械波的产生及其特征量

5.2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5.3 波的能量和能流密度

5.4 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和波的叠加

5.5 驻波(一)

5.6 驻波(二)— 驻波的应用

5.7 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

第六章 气体动理学理论

6.1 气体动理学的基本概念

6.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6.3 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公式

6.4 能量均分定理

6.5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

第七章 热力学基础

7.1 热力学第一定律

7.2 气体的摩尔热容

7.3 绝热过程

7.4 卡诺循环

7.5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

第八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8.1 电荷和电场(一)

8.2 电荷和电场(二)
8.3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一)

8.4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二)
8.5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势(一)

8.6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势(二)
第九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1周
9.1 静电场中的导体(一)

9.2 静电场中的导体(二)
9.3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9.4 电容 电容器
9.5 静电场的能量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

参考资料

1,《大学物理》,陆健,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普通物理学》,程守洙,江之永,高等教育出版社。

3,《大学物理学》,张三慧,清华大学出版社

4,《物理学》,马文蔚,周雨青,高等教育出版社

常见问题

本课程暂不发放证书。

南京理工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黄德财

黄德财

副教授

李红霞

李红霞

副教授

孙敏

孙敏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