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第9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7日 ~ 2025年06月20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0周,共17周 已有 2250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764)
spContent=方剂是辨证论治的产物,是中医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今医家临床经验与学术 思想的载体。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团队,坚持“基础与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打造了传统课堂-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方剂学三维立体教学模式。这里有100多首经典名方的配伍解析,有名医名家运用方剂的经典案例,有蕴含于方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华。让我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起来探讨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以及常用方剂的临床应用吧。
方剂是辨证论治的产物,是中医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今医家临床经验与学术 思想的载体。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团队,坚持“基础与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打造了传统课堂-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方剂学三维立体教学模式。这里有100多首经典名方的配伍解析,有名医名家运用方剂的经典案例,有蕴含于方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华。让我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起来探讨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以及常用方剂的临床应用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类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方剂学学科)有深厚的积淀,是“十五”期间建设及验收通过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十一五”再次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方剂学课程是江苏省精品课程, 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学科拥有许济群、彭怀仁、李飞、樊巧玲等全国方剂学界知名的学者,编写出版了多部在学术界有着深远影响的方剂学教材、专著、教学参考书、工具书等,学术积淀非常深厚。

 《方剂学》MOOC围绕课程核心内容,紧扣教学大纲,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图文并茂的在线教学。本课程是在学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课程之后,通过方剂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50首左右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将已学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初步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初步能力,并为学习各门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授课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掌握组方原则与方剂的运用变化对方剂功效主治的影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100首代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证候、配伍意义、辨证要点及使用注意,尤其是配伍意义、配伍特点及辨证要点;熟悉50首临床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掌握和熟悉的方剂要求背诵方剂歌诀。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分析组方和配伍规律、运用成方以及临床遣药组方的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医患沟通素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医德修养,增加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与中医职业认同感。

课程大纲
总论
课时目标:1.掌握:组方原则的内涵,方剂的变化形式。2.熟悉:方剂发展史重要的著作,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病证的关系。常用治法,常用剂型。3.了解:方剂的分类,方剂的煎服方法。
方剂学总论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剂的内涵
煌煌巨著,泽被后世——方剂大辞典
方剂的分类:利物利人,有禅世道-——汪昂与《医方解集》
方剂的组成原则(上)
方剂的组成原则(下)
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与病证的关系
方剂的变化1
方剂的变化2
各论-1.解表剂
课时目标:1.掌握: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2.熟悉:再造散、加减葳蕤汤。3.了解:香苏散、柴葛解肌汤。
融会贯通,守正创新--三拗汤之解析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银翘散
医者为民,践行初心-——程钟龄与止嗽散
败毒散
各论-2.泻下剂
课时目标:1.掌握:大承气汤、温脾汤、麻子仁丸、十枣汤。2.熟悉:济川煎、舟车丸。3.了解:大黄附子汤、五仁丸、黄龙汤、增液承气汤。
泻下剂概述
学贵专精,通权达变--张仲景与三承气汤
参古博今,传承创新--吴鞠通与承气类方
大承气汤
麻子仁丸
济川煎
各论-3.和解剂
课时目标:1.掌握: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2.熟悉:痛泻要方。3.了解:达原饮。
小柴胡汤
逍遥散
半夏泻心汤
逍遥散的临床应用举隅
蒿芩清胆汤
各论-4.清热剂
课时目标:1.掌握: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2.熟悉:竹叶石膏汤、凉膈散、清瘟败毒饮、泻白散、玉女煎、左金丸。3.了解:栀子豉汤、当归六黄汤、泻黄散、清骨散。
清气分热方剂的配伍方法
白虎汤
清营汤
芍药汤
凉膈散
普济消毒饮
龙胆泻肝汤
清胃散
青蒿鳖甲汤
各论-5.祛暑剂
课时目标:1.掌握:香薷散、清暑益气汤。2. 熟悉:六一散。 3.了解:桂苓甘露饮、清络饮。
清暑益气汤
各论-6.温里剂
课时目标:1.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2.熟悉:黄芪桂枝五物汤。3.了解:大建中汤、参附汤、回阳救急汤。
理中丸
当归四逆汤
小建中汤
阳和汤
各论-7.表里双解剂
课时目标:1.掌握:葛根黄芩黄连汤、大柴胡汤。2.熟悉:防风通圣散。3.了解:五积散。
大柴胡汤
防风通圣散
各论-8.补益剂
课时目标:1.掌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肾气丸、地黄饮子。2.熟悉:当归补血汤、泰山磐石散、左归丸、右归丸。3.了解:人参蛤蚧散、八珍汤、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
补益剂概述、四君子汤
儒雅敦厚,谦虚平和——从四君子汤话君子
补气剂——参苓白术散
补气剂——补中益气汤
补血剂小结
补血剂——归脾汤
补阴剂——六味地黄丸
补阳剂——肾气丸
地黄饮子
四物汤
炙甘草汤
左归丸、右归丸
各论-9.固涩剂
课时目标:1.掌握:牡蛎散、真人养脏汤、四神丸、完带汤。2.熟悉: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固冲汤。3.了解:九仙散、缩泉丸、固经丸、易黄汤。
牡蛎散
真人养脏汤
桑螵蛸散
固冲汤
各论-10.安神剂
课时目标:1.掌握: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2.熟悉:酸枣仁汤、交泰丸。3.了解:磁朱丸、甘麦大枣汤、黄连阿胶汤。
酸枣仁汤
朱砂安神丸
天王补心丹
各论-11.开窍剂
课时目标:1.掌握:安宫牛黄丸。2.熟悉:苏合香丸。3.了解:紫雪、至宝丹。
匠“心”不变的安宫牛黄丸
各论-12.理气剂
课时目标:1.掌握:越鞠丸、瓜蒌薤白白酒汤、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复代赭汤。2.熟悉:柴胡疏肝散、枳实消痞丸、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橘皮竹茹汤。3.了解:金铃子散、四磨汤、暖肝煎、丁香柿蒂汤。
理气剂概述
越鞠丸
苏子降气汤
平喘汤
半夏厚朴汤
各论-13.理血剂
课时目标:1.掌握: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十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2.熟悉:复元活血汤、桂枝茯苓丸、咳血方、槐花散。3.了解:七厘散、失笑散、大黄庶虫丸。
活血祛瘀剂概述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止血剂的配伍方法
小蓟饮子
黄土汤
桂枝茯苓丸
各论-14.治风剂
课时目标:1.掌握:川芎茶调散、消风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2.熟悉:大秦艽汤、牵正散、天麻钩藤饮。3.了解:小活络丹。
川芎茶调散之茶清释疑
消风散
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
天麻钩藤饮
各论-15.治燥剂
课时目标:1.掌握:杏苏散、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2.熟悉:养阴清肺汤、玉液汤。3.了解:桑杏汤、增液汤。
杏苏散
桑杏汤
麦门冬汤
养阴清肺汤
百合固金汤
玉液汤
各论-16.祛湿剂
课时目标:1.掌握:平胃散、藿香正气散、三仁汤、茵陈蒿汤、八正散、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汤。2.熟悉:甘露消毒丹、猪苓汤、防己黄芪汤、萆薢分清饮。3.了解:二妙散、连朴饮、当归拈痛汤、五皮散、羌活胜湿汤。
平胃散
藿香正气散
茵陈蒿汤
甘露消毒丹
三仁汤
五苓散
苓桂术甘汤
晓古知今,天人合一 ——方剂与古代天文知识
八正散
独活寄生汤
真武汤
各论-17.祛痰剂
课时目标:1.掌握:二陈汤、清气化痰丸、滚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2.熟悉:温胆汤、小陷胸汤、贝母瓜蒌散、止嗽散。3.了解:消瘰丸、三子养亲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定痫丸。
二陈汤
清气化痰丸
半夏白术天麻汤
温胆汤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谈三子养亲汤
各论-18.消食剂
课时目标:1.掌握:保和丸、健脾丸。2.熟悉: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3.了解:葛花解酲汤。
消食剂概述
保和丸
健脾丸
各论-19.驱虫剂
课时目标:1.掌握:乌梅丸。2.了解:化虫丸、肥儿丸。
乌梅丸
各论-20.治痈疡剂
课时目标:1.掌握:仙方活命饮、阳和汤、大黄牡丹汤。2.熟悉:苇茎汤、透脓散。3.了解: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犀黄丸、小金丹、内补黄芪汤。
仙方活命饮
阳和汤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孙思邈与《千金方》
课程总结
课时目标:1.掌握:中医处方要点。2.熟悉:成方合用。
成方合用
中医处方规范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常用治则,体质学说等。

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四诊基本知识,辨证。

中药学知识:常用400味中药的基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等。

参考资料

1、清·汪昂《医方集解》,通行本

2、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通行本

3、清·张秉成《成方便读》,通行本

4、日·丹波元坚《药治通义》

5、杨医亚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方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5月

6、邓文龙《中医方剂的药理与应用》,重庆出版社,1990年5月

7、彭怀仁主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一~十一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2月~1997年11月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精选本》(上册、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1月

9、李飞,柴瑞霁,樊巧玲.《方剂的配伍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10、李飞主编.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上册、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

11、张民庆主编.《现代临床方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

常见问题

Q : 打开链接为何浏览不到相关内容。

A : 请检查网络,建议使用360极速浏览器、火狐浏览器等。


Q : 为何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卡顿。

A : 与网速、电脑配置有关。建议配置:I5处理器,4G内存以上,独立显卡。

南京中医药大学
16 位授课老师
张卫华

张卫华

副教授

樊巧玲

樊巧玲

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

范欣生

范欣生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推荐课程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57943人参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AP

张帼奋

34577人参加

心理学与生活

陈昌凯

29199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

翁恺

892989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