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的核心课程——《进出口商品归类实务》是一门融合国际公约规定、体现国家关税与监管要求、极具政策性、专业性与实践性的理实一体课程。
本课程对接关务领域商品归类岗位,融入关务技能竞赛、归类技能证书要求,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按照“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形成“基础、提升、拓展”整体课程架构。基于知识型技能学习特点,在世界海关组织《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21类97章分类目录基础上,结合我国进出口商品主要特点(类别、贸易量),先总后分,有详有略,整合序化形成11个项目24项工作任务。
以能学辅教促改为目标,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多场景应用”的建设思路,统筹课程平台设计、体系建构及资源建设。基于本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较为匮乏现状,以自主设计开发为主、校企合作开展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原创资源比例达90%以上。针对世界海关组织《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我国《进出口税则》《本国子目注释》及海关归类裁定决定的新变化,持续课程资源更新。为便捷学习者及时把握行业动态、提升专业能力、涵养法治素养,特色化设置行业资讯、归类技巧、以案说法等三个教学资源板块。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通过“仿真+全真”工作环境、真实工作流程、真实工作内容,创设职业情境;基于多品类、重实践的课程学习特点,通过校企协同、教师协同、学生协同、师生协同,开展协同探究式学习,实施“初探-提升-拓展”教学策略。学习考核评价中,学生的探究意识、质疑精神、开放心态及自评互评的公正性是教师观察评价及引导激励的重点。为服务学生持续学习、全面发展,同步建立归类社团及涵盖毕业生、社会从业者的网络学习群,学生社团活动表现为课程或德育加分项。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习者知晓机电产品、纺织品、化工品等相关商品知识,理会商品归类的基本规则和方法;具有正确的商品归类思路,能准确运用归类依据进行商品归类,能运用归类技巧解决常见归类争议;厚植合规守法的法治素养,涵养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培育精细化服务意识与协作精神。
项目一 理会《协调制度》
任务一 认知《协调制度》
任务二 理会归类总规则
单元一 测验
项目二 动植物产品归类
任务一 动植物商品归类
任务二 动植物油脂、食品、饮料归类
单元二测验
项目三 矿产品、化工产品归类
任务一 矿产品归类
任务二 化工产品归类
项目三 矿化产品归类测试
项目四 塑料橡胶产品归类
任务一 塑料及其制品归类
任务二 橡胶及其制品归类
项目四 塑料橡胶产品归类测试
项目五 其他材料类产品归类
任务一 皮及其制品归类
任务二 木材及其制品归类
任务三 纸及其制品归类
项目五 材料类产品归类测试
项目六 纺织产品归类
任务一 纺织原料归类
任务二 纺织制品归类
项目六 纺织产品归类测试
项目七 其他轻工类产品归类
任务一 鞋、帽、伞、杖等商品归类
任务二 陶瓷及玻璃制品归类
项目七 轻工类产品归类测试
项目八 金属类产品归类
任务一 贵金属、珠宝及其制品归类
任务二 贱金属及其制品归类
任务三 杂项贱金属制品归类
项目八 金属类产品归类测试
项目九 机电类产品归类
任务一 机电、仪器、仪表归类
任务二 机器零部件归类
项目九 机电类产品归类测试
项目十 交通工具归类
任务一 交通工具归类
任务二 交通工具零部件归类
项目十 交通工具归类测试
项目十一 杂项产品归类
任务一 钟表、乐器、武器归类
任务二 其他制品归类
项目十一 杂项产品归类测试
【特色教学资源】
行业资讯
归类技巧
以案说法
【归类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
基础篇
提升篇
拓展篇
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商品学等基础知识
1.进出口商品归类(宗慧民)
2.进出口商品编码查询手册
3.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对照使用手册
4.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本国子目注释
6.进出口商品涉税规范申报目录及释义
7.互联网+海关 https://online.customs.gov.cn/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https://www.mofcom.gov.cn
如何选课及信息设置?
使用本课程作为学分考核的学生和老师请务必提醒学生注册选课后,将昵称修改为“学号姓名”(例如:“1768046张三”,切记“中间不要有空格”),并在“设置”里进行“资料设置”(注明所在学校)。学生需按照考核标准的要求使用课程资源、参与课程学习、完成课程测试,学习结束后课程组根据学生注册信息提供平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