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是师范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应聘考试的必考内容,是在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校长(园长)继续教育的必学课程,是教师必备的素养要求。2016年该课程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为江苏省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南通大学教师教育课程群建设成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特等奖,本课程是其中标志性成果之一。
本课程基于师生学校职场生活,以各种现实案例为载体, 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培训管理规定,设计了十章教学内容:
第一章教师工作中的道德规范。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含义与构成,理解和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教师生活中的道德。了解教师举止、仪容、谈吐中的道德,掌握家校关系中的道德、同事关系中的道德、师生关系中的道德。
第三章 教师生活中的道德典范。主要介绍:万世师表—陶行知;儿童教育家—李吉林;世界任职最长的班主任—李庾南等全国名师楷模等,体验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认同教师职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幸福感。
第四章 教师的道德成长。基于教师的心理调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教师成长中遇到的职场实践困惑与问题进行道德修养途径与方法的引导。
第五章 教师的法治素养。了解法治思维、教育法、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救济等教师基本法治素养常识与要求。
第六章 教师工作中的法律边界。了解教师的法律地位,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教师制度,基于教师职场中遇到的教师常见的侵权行为,防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法律风险。
第七章 学生教育中的法律边界。理解和掌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学校的权利与义务,在学生教育职场实践中学会保护学生的权利,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懂得存在哪些法律风险,如何有效防范。
第八章 学校治理中的法律边界 。掌握学校的权利与义务、学校的章程建设、学校突发事件的处理与预防等依法治校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懂得学校治理工作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第九章 关于中小学幼儿园的法律与政策解读。理解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等的基本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幼儿园教师更要重视《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内容。
第十章 依法治理学校典型。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法治校园环境,本章通过介绍典型的学校在校长治理、教师治理、教学治理、科研教研治理、德育治理、学生治理、班级治理、家校治理、体育治理、卫生治理、环境治理、安全治理、财务治理、食堂治理、宿舍治理、建筑治理等学校治理环节中,坚持法治情境的浸润,强化职业认同、从教信念和大爱情怀的师德师魂培育。(拟增加:对全国征集,如果贵校在上述某一方面有实践体会,欢迎分享,欢迎各学校与主持人许映建联系,总结归纳本校经典案例,上传本课程网站,让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共享贵校的研究成果)
1.知识与能力:情能兼修,实践取向。本课程开发从“知识本位”转向“情能本位”,了解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基本原理;掌握理解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能对教师职场中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问题及现象进行分析与评价,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学会防范校园法律风险。
2.实践与体验:拓展教学时空,由“粉笔+黑板”的教学走向“课堂+基地+网络”的混合学习,走进中小学幼儿园,学习教书育人楷模、教育名家的先进事迹,通过实地调查或网络搜索,了解名师成长故事,体验立德树人、成为“四有”好教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信念与责任:坚持“情境浸润”,强化职业认同、从教信念和大爱情怀的师德师魂培育。通过研究性学习、案例学习、网络学习,逐步认同教师职业的规范要求;理解并确立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理念,做到道德自律法律自觉;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1.适用对象:
(1)教师教育各专业师范生;
(2)在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与校长(园长);
(3) 参加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人员。
2.学时分配:18 -54学时(根据各校大纲选定)。
3.赋予学分:1-3(根据各校大纲选定)。
4.开课时间:2018年9月3日-12月30日。
5.期末考试试卷发布12月1日-12月30日23:30截止。
6.网络成绩公布12月31日10:00发布自动生成的网络成绩。
7.先修课程:没有要求。
8.后续课程:没有要求。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师范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应聘考试的必考内容,是在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校长(园长)继续教育的必学课程,是教师必备的素养要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情能兼修,实践取向。本课程开发从“知识本位”转向“情能本位”,了解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基本原理;掌握理解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能对教师职场中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问题及现象进行分析与评价,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学会防范校园法律风险。
2.实践与体验:拓展教学时空,由“粉笔+黑板”的教学走向“课堂+基地+网络”的混合学习,走进中小学幼儿园,学习教书育人楷模、教育名家的先进事迹,通过实地调查或网络搜索,了解名师成长故事,体验立德树人、成为“四有”好教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信念与责任:坚持“情境浸润”,强化职业认同、从教信念和大爱情怀的师德师魂培育。通过研究性学习、案例学习、网络学习,逐步认同教师职业的规范要求;理解并确立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理念,做到道德自律法律自觉;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四、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教师工作中的的道德规范
1.1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构成
1.2爱国守法
1.3爱岗敬业
1.4关爱学生
1.5教书育人
1.6为人师表
1.7终身学习
第二章 教师生活中的道德
2.1教师举止中的道德
2.2教师仪容中的道德
2.3教师着装中的道德
2.4教师谈吐中的道德
2.5教学活动中的道德(新增加)
2.6家校关系中的道德(新增加)
2.7同事关系中的道德(新增加)
2.8师生关系中的道德(新增加)
2.9班级管理中的道德(新增加)
2.10学术研究中的道德(新增加)
2.11学校治理中的道德(新增加)
第三章 教师生活中的道德典范(新增加)
3.1万世师表—— 陶行知
3.2儿童教育家——李吉林
3.3世界任职最长的班主任——李庾南
……(拟增加:对全国征集优秀教师,欢迎与主持人许映建联系)
第四章 教师的道德成长(新增加)
4.1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新增加)
4.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新增加)
4.3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新增加)
……(拟增加)
第二部分 教育政策与法律
第五章 教师的基本法治素养
5.1法治思维
5.2教育法的基本原理
5.3法律关系
5.4法律责任
5.5法律救济
第六章 教师工作中的法律边界
6.1教师法律地位
6.2教师的权利
6.3教师的义务
6.4教师常见的侵权行为
6.5国家教师制度(新增加)
6.6教学工作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新增加)
第七章 学生教育中的法律边界
7.1学生的权利
7.2学生的义务
7.3学生的权利保护
7.4班主任工作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新增加)
第八章 学校治理工作中的法律边界
8.1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8.2学校突发事件的处理与预防
8.3学校治理工作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8.4学校的章程建设(拟增加)
8.5依法治校(拟增加)
第九章 关于中小学幼儿园的法律与政策解读
9.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9.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9.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9.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9.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9.6《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9.7《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9.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9.9《儿童权利公约》
9.10《幼儿园工作规程》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
9.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拟增加)
9.1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拟增加)
9.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拟增加)
9.14《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拟增加)
9.15《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拟增加)
……(拟增加)
第十章 依法治理学校典型(拟增加:对全国征集典型案例,欢迎与主持人许映建联系)
10.1校长治理 10.2教师治理 10.3教学治理 10.4科研治理
10.5德育治理 10.6学生治理 10.7家校治理 10.8体育治理
10.9卫生治理
10.10后勤治理(环境治理、安全治理、财务治理、食堂治理、宿舍治理、建筑治理等)
注:1.上述内容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对全国招标,尤其是拟新增加内容或您认为有必要增加的内容,欢迎您选一项目参与共建,网络资源中新增加的内容成熟一个就增加一个。
2.各位学员:为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为了我们中小学幼儿园的健康发展,为了我们的学生有尊严地学,为了我们教师有尊严地教,为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欢迎您加入我们课程团队,共同探究!联系人:许映建 13773678966,手机号即微信号,QQ:278615849
五、网络资源
每个知识点(第三、第十章除外)的网络课程资源目录:
(一)基本资源
1.知识结构 2.微课视频 3.演示文稿 4.教学导案 5.核心概念 6.参考文献
7.随堂小练 8.思维碰撞 9.每章单元测试 10.单元作业 11.课程总测试
(二)其它资源
12.以案说法 13.视频案例 14.政策文件 15.法规链接 16.案例链接17.推荐阅读
18.网络拓展 19.电子教材 20.情景剧 21.动画制作 22.文献综述23.研究报告
24.研究论文 25.书稿修改 26.研究项目 27.其它
六、课程考核与评估建议
本课程学生考核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项考核等级。社会学习者或非本课程基地学校学生,主要考核下列第一项:网络学习与考核。
(一)网络学习考核
包括下列四方面考核:
1.单元测验:25%。每章一次单元检测,每章至少50条单项选择题题库,其中85%来
源于本章各知识点的随堂小练,随机产生10条题目,每题10分,共100分。
2.课程讨论:25%。获得满分的同学发表的帖子不少于25个,每一有效贴4分,总分
100分。根据同学们在“课堂交流区”发表的有效帖子(主贴和回帖)的数量和质量来考核,质量由主讲教师考核。注意:只有在“课堂交流区”的有效回帖(数量+质量)才计入成绩,其他讨论区的不计入该部分成绩。希望大家多发表有质量有内容的帖子。
3.单元作业:25%。仅第一、三章有单元作业:一条案例分析,要有案例解析,要互评5人以上,未参与互评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50%;未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80%,全部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100%)
4.课程考试:25%。学完课程将进行一次期末测试,500条单项选择题题库,85%来源于各章知识点的随堂小练,在题库中随机产生试卷,50条题目,一小时内完成,每题2分,共100分.
考核总成绩于12月31日网络自动生成公布。总评成绩为90分以上的,可以获得本课程的优秀成绩;总评成绩为80分-89分的,可以获得本课程的良成绩;总评成绩为70分-79分的,可以获得本课程的中成绩;总评成绩为60分-69分的,可以获得本课程的及格成绩;总评成绩59分以下的,本课程不及格。
(二)面授学习考核
出勤考核为主,按照五等级计,旷课一节降一等级,缺面授课时1/3课时取消考核资格。
(三)小组合作研究考核
3-6人组成研究小组,围绕课程内容(每章知识点如:1.2爱国守法),制定研究计划,实施分工合作研究并展示交流。小组合作研究主题范围为本大纲第四部分教学内容共九章内容的知识点之一,研究性作业呈现形式:PPT、导学案、电子教材、研究报告、动画制作、微课视频、情景剧等。
(四)个人独立研究考核
个人研究基于小组所选知识点,完成下列任务:
1.按照案例库建设要求,寻找或制作视频案例(或教师布置的其它作业)。
2.个人研究基于小组研究所选内容,确立子课题研究。作业呈现形式:在本大纲第五部分“网络资源”27项资源中任选其中至少一项任务。
基地学校以上述四项考核的最低等级计算本课程成绩,合格或及格以上者通过本课程考核。基地学校学生要获得本课程“优”等者,写出本课程学习总结,填写《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课程考核成绩申请表,在全班或网络展示交流自己或小组研究成果。
上述研究性学习及其考核,既提升了师德与法治素养,同时小组合作研究锻炼了团队意识,提升了科研素养,学生自主选择导学案、PPT等27种形式进行个人独立研究,增强了课程的“师范性”,使“教学素养”也会得到提高,希望各位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
欢迎各位校长们进入8.1研修体会谈谈本课程学习体会,对本课程建设的提出建议。
欢迎各位老师们进入6.1培训体会谈谈本课程学习体会,对本课程建设的提出建议。
欢迎各位同学们进入7.1学习体会谈谈本课程学习体会,对本课程建设的提出建议
有志者均可学习。
2.教师职业道德 陈玉祥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师德与法规案例教程(慕课版)丁锦宏 许映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教学设备和设施
多媒体教室
有学生免费手机上网的环境
爱课程公众号(微信提醒课程进度)
百度搜索:爱课程(中国大学慕课中心)
点击在线开放课程:https://www.icourse163.org/ 进行实名注册,绑定微信、手机号和QQ号,搜索本课程名: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
扫二维码,用手机下载APP进行学习。
第一步:扫二维码;
第二步:在浏览器中打开;
第三步:客户端下载安装 中国大学MOOC APP ;
第四步:打开中国大学MOOC APP 搜索: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
第五步:立即参加 用微信或QQ加入 进入学习。
南通大学学生在南通大学首页-课程中心-学生入口-学号 (一定要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