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师之所以能通过病人的异常表现诊断疾病,提出防治方案,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疾病的规律与机制,于因果交替规律中可认知疾病的损伤与抗损伤力量对比,从局部与整体角度可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可能机制,从神经、体液、细胞甚至分子这四个层面客观揭示疾病的本质,正确面对疾病之转归——康复与死亡!以上病理生理学的学科知识,临床医师每天运用来探究疾病之“然与所以然”的现象与本质,从而对因对症处理千变万化的疾病!
本课程的主题内容,旨在探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呈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及形态变化及机制,即水电酸碱平衡紊乱、发热、缺氧、应激、凋亡、休克、凝血失常、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基本病理过程,以及心、肺、肝、肾等器官系统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
本课程的特色在于将每一讲主题内容用7个问题进行引导,基于概述之纲,这些问题分别围绕疾病的发生(病因学)、发展(发病学机制)与转归(临床表现与防治)逐步展开:
1. 基本病理过程或器官系统功能不全的概述
2. 病因与分类(发生)
3. 诱因或影响因素(发生)
4. 发病机制与中心环节(发展)
5. 代偿调节机制与意义(发展)
6. 失代偿之临床表现及机制(临床)
7.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
每讲内容7个层面的问题即为7个主知识点,各包含多个子知识点,难易程度可分为易、中、难3级。学生可根据自身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情况,确定学习起点、学习路线、学习侧重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反复学习,达到学习目标。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将指引学生构建医学知识体系、锻炼医学辩证思维、揭示疾病的本质,从而为临床医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旨在传授基本病理过程和临床综合征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包括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发病的规律与机制、功能代谢的变化与机制、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培养学生运用医学理论知识,辩证分析病例的思维能力。为学习者将来学习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诊治疾病、在科研中攻克医学难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生理学SPOC课程在线考核,建立形成性评价,满分100分:
1. 视频观看(10%):观看视频时长100%者可得满分。
2.单元测验(20%):本课程一共有多次单元测验,测验题为选择题。每次测验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允许尝试5次,取最高成绩。最终单元测验的得分为多次单元测验总分。
3. 单元作业(20 %):本课程有多次单元作业,分别发布。单元作业为主观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便批阅。最终单元作业的得分为多次单元作业总分。
4. 课堂讨论(10%):本课程开课过程中有针对各章节内容的课堂讨论,要求学员在“课堂讨论区”中参加各章节内容的讨论,有效有质量的发帖和回帖的总数量达10条及以上者可得满分。
5. 期末考试(40%):线上考试题为选择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只允许尝试1次。
注:南通大学2023级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本学期SPOC课程线上考核成绩与课程线下考核成绩共同构成本课程总评成绩。
前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物学,生理学,生化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等。
《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陈国强、钱睿哲主编(第十版),2024年。
《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建枝、钱睿哲主编(第九版),2018年。
《病理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肖献忠主编(第四版),2018年。
《病理生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周新文主编,2023年。
《病理生理学》(八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建枝、钱睿哲主编(第三版),2015年。
《病理生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吴立玲主编,2014年。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病理生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陈琪主编,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