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对于毕业生在师德规范、教育情怀、保教知识、保教能力、班级管理、综合育人、学会反思、交流合作八个方面的毕业要求都高度支持。该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幼儿园课程理念和实践之间转换过程的学科,旨在培养高师学前专业学生设计与组织幼儿园课程的能力。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在整个教学计划中,该课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所介绍的内容是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不可缺少的知识。
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导向,融入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实施全过程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融合,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常识,获得一个关于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概念,养成具有一定教育素养的课程观,同时联系幼儿园课程实践,从现实中的问题情境入手,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能力,掌握幼儿园课程组织与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对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前教育专业认定标准、国家级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设计了本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
1.信念与情怀
培养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和相应的教育情怀、依法执教的学前教师。认同幼儿园教育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尊重幼儿人格、保护幼儿权利,未来在教育过程中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富有爱心、责任心、细心和耐心,做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2.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明确幼儿园课程学习的意义,懂得并掌握幼儿园课程组织的任务、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般规律方法、当代具代表性的课程方案以及早期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获得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常识,获得一个关于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概念,养成科学课程观,掌握幼儿园课程组织与设计的能力,为入职后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3.实践与反思
创造条件,通过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幼儿园园本课程分析、主题分析、主题设计、经典课程方案分析等研究性学习项目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合作学习和研究实践能力,自觉地把知识、理论转化为能力;学会反思,具有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参与、组织专业团队开展互助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1.师德规范
| 热爱祖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政治、理论和情感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守幼儿园教师职业规范,熟悉党和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政策与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 课程目标1 |
2.教育情怀 | 具有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自觉性和事业心,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尊重幼儿人格、保护幼儿权利,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富有爱心、责任心、细心和耐心,能够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 课程目标1 |
3. 保教知识 | 具有扎实的科学、人文和艺术素养;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熟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注重相关知识的联系和整合;掌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教学的知识、基本方法与策略。
| 课程目标2 |
4. 保教能力 | 具有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保教能力;具有整合运用幼儿保育和教育的知识,科学规划并有质量地组织实施一日生活活动的能力;具有创设和利用环境,科学设计和组织游戏、教育教学等活动的能力;具有观察、记录、分析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具备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 | 课程目标2 |
5.班级管理 | 有较强的幼儿园班级管理能力。能依据幼儿园的实际建立班级的秩序与规则;能合理规划利用时间与空间,积极开展班级环境创设;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和家园合作关系,营造尊重、平等、积极、轻松的班级氛围。 | 课程目标2 |
6.综合育人 | 能尊重幼儿身心、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理解园所文化和一日生活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掌握环境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特点,具有整合利用幼儿园、家庭与社区等多方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能力。 | 课程目标2 |
7. 学会反思 | 能结合就业愿景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研究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及前沿动态,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能较熟练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与技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探究与分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 课程目标3 |
8.交流合作 | 认同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的方法与技能,具有参与、组织专业团队开展互助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 课程目标3 |
四、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课程内容 | 支撑的课程目标 | 学时安排 |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 课程目标1、2、3 | 3 |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目标
| 课程目标1、2、3 | 7 |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内容
| 课程目标1、2、3 | 3 |
第四章:幼儿园课程实施
| 课程目标1、2、3 | 6 |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评价
| 课程目标1、2、3 | 3 |
第六章: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 课程目标1、2、3 | 4 |
第七章:西方经典幼儿园课程方案与发展趋势
| 课程目标1、2、3 | 6 |
第八章:中国经典幼儿园课程方案与发展趋势
| 课程目标1、2、3 | 4 |
学时合计 | 36 |
1.知识方面:本课程是专门研究幼儿园教育理念和实践之间转换过程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幼儿园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幼儿园课程实施以及幼儿园课程评价,揭示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一般规律方法、经典课程方案以及早期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课程的基本常识,获得有关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概念。
2.能力方面: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具有理论思维能力;具备分析评价、研制开发幼儿园课程的能力;具备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能力。
3.思想方面:培养学生对儿童教育的热爱和忠诚之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幼儿园课程观。
先修课程: 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教材:
吉兆麟等著,幼儿园课程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主要参考书:
(1)冯晓霞主编,幼儿园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简楚瑛著,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施良方主编,《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
(4)[美]小威廉姆 E.多尔 著,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5)虞永平著,幼儿园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6) 朱家雄著,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7)王春燕著,幼儿园课程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1.什么是幼儿园课程?
2.幼儿园课程要素包括哪些?
3.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4.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原则有哪些?
5.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有哪些?
6.幼儿园课程评价功能是什么?
7.园本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8.当代幼儿园课程经典方案有哪些?
9.为什么学生必须完成18小时的幼儿园实践考察(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