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是计算机程序语言的基础,兼具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特点,它是一门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利用它既可以独立开发软件,又有利于对面向对象语言的学习,例如C++、Java、C#等,它们都是在C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C语言的重要特色是指针,利用它可以直接与内存打交道,用于做比较底层的开发,因此除了计算机专业之外,电子、电气、通信专业、物联网等专业领域,也多用它来编写驱动或通信协议之类的程序。
本课程各个章节的任务难度都控制在初学者“可承受”的范围内,所设计的案例“短小精悍”,有利于学习者快速掌握。本课程完整地介绍了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及其运算、分支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函数、结构体、指针等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没有沿袭传统的形式,而是对这些知识进行了“碎片化”,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会因为内容太多,任务难度太大而感到气馁,在完成各章的学习任务后,学习者自然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C语言程序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程序调试能力、程序阅读能力、算法设计能力、程序编码能力、程序文档设计能力和实际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成绩总分100分。
总分=A单元测试成绩×15%+B单元作业成绩×20%+C课程讨论成绩×10%+D课程资源学习15%+E线下成绩(域外成绩)*40%;
A单元测试成绩:每次单元测验有4次机会,取最高分计入成绩,单选题和填空题都是每题2分;
B单元作业成绩:一个单元可能有1-2个作业,每个作业的满分都是100分。每个学生需要即时提交作业,并至少互评5个同学的作业。作业最终成绩是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后的平均分。如果没有参与互评,作业最终成绩×80%;如果互评数少于5,作业最终成绩×90%。
C课程讨论成绩由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确定。在整个课程持续期间如果参与发贴有效评论数≧5将得到C课程讨论分满分。
D课程资源学习 考察学生课下对网站视频等资源的自主学习情况,以视频观看时长为主要考察指标。
E线下成绩(域外成绩)=D1课堂表现成绩+D2期末考试成绩。
D1课堂表现成绩: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出勤和课堂回答问题等情况给分;
D2期末考试成绩:即学校的期末考试成绩,总分100分。题型包括但不限于:单选题、填空题、读程序写结果、程序填空、程序改错、编写程序等。
《微型计算机应用基础》
《高等数学》
[1] 李志球.实用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2] 王立柱.C/C++与数据结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高煜.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4] 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 谭浩强.C程序设计试题汇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6] 许秀林,董杨琴.程序设计基础教程(C语言与数据结构第三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7] 董杨琴,许秀林.程序设计基础教程(C语言与数据结构)配套教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三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8]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题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