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海洋数值预报是预知海洋未来变化的重要方法,它集海洋知识、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为一体,是现代人类探索海洋的智慧结晶。本课程将从海洋动力学模型出发,利用数值方法,构建海洋数值模式,介绍海洋数值预报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从事海洋数值模拟研究、海洋环境业务化预报奠定基础。
海洋数值预报是预知海洋未来变化的重要方法,它集海洋知识、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为一体,是现代人类探索海洋的智慧结晶。本课程将从海洋动力学模型出发,利用数值方法,构建海洋数值模式,介绍海洋数值预报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从事海洋数值模拟研究、海洋环境业务化预报奠定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海洋数值预报是以过去和当前的海水状态为初始状态,充分考虑海水边界处所受到的各类作用,基于计算机运行海洋数值模式,数值求解描述海洋演变规律的海水运动方程组,并结合观测和同化等手段预报未来海洋现象和状态的一种重要方法。
课程从知识和能力素质培养规律出发,共设置9章,分别从数值方法、数值模式、预报应用等不同层面进行讲解,主要内容包括:数值方法基础、二维流场数值模式、三维流场数值模式、海浪数值模式、海洋数值模式在预报中的应用、海洋数值预报中同化和智能化技术简介,以及海洋数值预报系统及其产品简介。
授课目标
通过对海洋数值预报所需的数值计算方法、常见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法、重要海洋现象动力学模型和离散方法,以及常用数值模式及预报应用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利用海洋动力学知识和数值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海洋环境数值模拟和预报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绪论
课时目标:了解海洋数值预报的发展和内容;掌握海洋数值模式的建立步骤和海洋数值模式的分类。
1.1 什么是海洋数值预报
1.2 海洋数值模式的建立及其分类
第二章 数值方法基础
课时目标:理解有限差分的定义;理解差分格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进行稳定性分析;理解偏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的形式和误差;了解非线性计算不稳定;理解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方法。
2.1 有限差分方法
2.2 差分格式的基本性质和稳定性分析
2.3 偏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的形式
2.4 偏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的误差
2.5 非线性计算不稳定
2.6 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方法-直接法
2.7 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方法-迭代法
第三章 二维流场数值模式
课时目标:掌握二维流场数值模式对应的二维流场基本方程组;理解方程组中物理过程参数化意义;掌握一维和二维网格的数值效应;理解二维流场数值模式常见的时间积分格式;了解岸线弥合网格及常见的侧边界种类。
3.1 二维流场基本方程及物理过程参数化
3.2 一维网格的数值效应
3.3 二维网格的数值效应
3.4 二维流场数值模式常见时间积分格式
3.5 岸线弥合网格
3.6 二维流场数值模式的侧边界问题
第四章 三维流场数值模式
课时目标:掌握三维流场数值模式基本方程组;理解方程组中物理过程参数化意义;掌握简化的z坐标三维流场数值模式;理解σ坐标三维流场数值模式;了解常用三维流场数值模式。
4.1 三维流场数值模式基本方程组
4.2 三维流场数值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
4.3 一个简化的z坐标三维流场数值模式(一)
4.4 一个简化的z坐标三维流场数值模式(二)
4.5 σ坐标三维流场数值模式(一)
4.6 σ坐标三维流场数值模式(二)
4.7 σ坐标三维流场数值模式(三)
4.8 常用三维流场数值模式介绍
第五章 海浪数值模式
课时目标:掌握海浪能谱平衡方程;理解海浪能谱平衡方程中常见源函数项的形式和意义;理解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包括SWAN和WAVEWATCH的基本方程和差分格式等。
5.1 海浪能谱平衡方程
5.2 源函数项
5.3 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
第六章 海洋数值模式在预报中的应用
课时目标:理解天文潮、风暴潮、海浪、海洋环流数值预报的基本步骤和特殊处理方法;了解开展预报时海洋数值模式的并行计算方法。
6.1 天文潮数值预报
6.2 风暴潮数值预报
6.3 海浪数值预报
6.4 海洋环流数值预报
6.5 海洋数值模式中的并行计算
第七章 海洋数值预报中同化方法简介
课时目标:理解资料同化的作用与发展;掌握常用同化方法;了解高阶同化方法。
7.1 资料同化的作用与发展
7.2 常用同化方法(一)
7.3 常用同化方法(二)
第八章 海洋数值预报中智能化技术简介
课时目标: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基础,理解人工智能在海洋数值预报中的应用背景及实例。
8.1 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
8.2 人工智能在海洋数值预报中的应用
第九章 海洋数值预报系统及其产品简介
课时目标:了解常见的海流、海浪数值预报系统;理解常见的海流、海浪数值预报产品的特点。
9.1 海流数值预报系统及其产品
9.2 海浪数值预报系统及其产品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海洋科学导论》《物理海洋学》等。
参考资料
教材:
《海洋数值预报基础》,史剑,张文静,海洋出版社,2019年6月。
辅助教材:
《海洋与其过程的数值模型》,[美] 甘塔,克莱森 著;乾爱国,黄海华,程同道,李延华,吕志锋,刘永胜 等 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年2月。
《新编数值天气预报》,刘宇迪,周毅,韩月琪,王举,气象出版社,2016年8月。
常见问题
Q:本课程的教学对象
A:本课程主要面向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信息工程、大气科学、气象技术与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环境科学等与地学相关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