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天气学原理”结合经典的天气学理论与近年来天气学研究新成果,阐述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该课程由原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讲团队录制,可供高校学生和气象业务及研究人员学习。
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天气学原理”结合经典的天气学理论与近年来天气学研究新成果,阐述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该课程由原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讲团队录制,可供高校学生和气象业务及研究人员学习。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天气学原理”课程是大气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课程组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共同录制。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该课程结合经典的天气学理论与近年来天气学研究新成果,阐述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包括“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气团与锋”、“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天气形势的预报”等内容。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天气学预报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今后的业务与科研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该课程亦可作为考研一族及广大气象工作者进一步加深专业学习和对气象感兴趣的学习者了解气象的桥梁。
授课目标
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掌握天气学预报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课程大纲
引言(1学时)
课时目标:为什么每一个气象学子都要学习“天气学原理”?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9学时)
课时目标:大气运动遵循哪些规律?抽丝剥茧后又有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特征?
1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3学时)
2 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定律 (2学时)
3 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 (4学时)
气团与锋(3学时)
课时目标:“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这是诗人眼里的锋。那么什么是气象专业人士眼里的锋呢?
1 锋的概念 (1学时)
2 锋面的坡度 (1学时)
3 锋生与锋消 (1学时)
气旋与反气旋(9学时)
课时目标:气旋和反气旋,无疑是造成大气中千变万化天气现象的重要天气系统,气压场和温度场的默契配合,让这千变万化又有了一定的规律。它们是怎么生成的,又是怎样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1 气旋与反气旋 (1学时)
2 涡度与涡度方程 (1学时)
3 位势倾向方程与垂直运动方程 (4学时)
4 斜压系统发展的物理过程及发展因子 (2学时)
5 爆发性气旋 (1学时)
大气环流(2学时)
课时目标:全球范围的大气如何完成它的迁徙?是什么神奇的力量驱动它们的前进?
天气形势的预报(8学时)
课时目标:无论是现象的揭示,还是原理的探讨,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预报。如何用最简单朴实的方法,最直观清晰的画面,揭示明日的风云变幻?
1 天气系统的外推预报法 (1学时)
2 天气系统的运动学预报法 (2学时)
3 高空天气形势预报方程 (3学时)
4 地面天气形势预报方程 (1学时)
5 地形对系统的影响 (1学时)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热力学、流体力学、大气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等。
证书要求
(1)考核方式:单元作业+单元测验+讨论活跃度+期末考试。
(2)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单元作业(20%),单元测验(20%),讨论活跃度(20%),期末考试(40%)。
参考资料
教材: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主编,《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 气象出版社,2007。
参考教材:
(1)James R.Holton, An Introduction to Dynamic, Meteorology, Fourth edition, Academic Press, 2004.
(2)寿绍文等,天气学分析(第二版),气象出版社,2006。
(3)寿绍文等,天气学,气象出版社,2009。
(4)吕美仲等,动力气象学,气象出版社, 2008。
(5)伍荣生主编,现代天气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6)寿绍文等编著,现代天气学方法,气象出版社,2012。
(7)姚学祥主编,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气象出版社,2011。
(8)孔玉寿等,现代天气预报技术(第二版),气象出版社,2005。
(9)陈中一等,天气学分析,气象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