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人力资源管理
第10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1月18日 ~ 2025年07月10日
学时安排: 1.5学时每周
进行至第15周,共25周 已有 755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405)
spContent=《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认定为江苏省首批一流混合式课程,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第二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本科)一等奖。团队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教学研究成果奖、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及设计团队、江苏省微课教学竞赛奖、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成员、国家级商业竞赛指导教师,与知名企业开展技术咨询项目,江苏省重点教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课题、课程思政建设课题10余项。形成教学特色/优势: (1)秉承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传承性”,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和客观独立职业素养。 (2)加强人才培养平台革命的“创新性”,实现课堂翻转式教学。 (3)增强跨界融合的“先进性”,将商业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信息化融入教材教辅和教学体系。 (4)以“产学研”为特色,科研反哺教学,产教融合,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认定为江苏省首批一流混合式课程,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第二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本科)一等奖。团队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教学研究成果奖、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及设计团队、江苏省微课教学竞赛奖、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成员、国家级商业竞赛指导教师,与知名企业开展技术咨询项目,江苏省重点教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课题、课程思政建设课题10余项。形成教学特色/优势: (1)秉承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传承性”,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和客观独立职业素养。 (2)加强人才培养平台革命的“创新性”,实现课堂翻转式教学。 (3)增强跨界融合的“先进性”,将商业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信息化融入教材教辅和教学体系。 (4)以“产学研”为特色,科研反哺教学,产教融合,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强调大数据时代和战略人力资本管理深度融合的社会实践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性和特殊性已得到广泛认同。该课程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及理论发展趋势的感悟,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传统六大职能模块的解析,以及当前战略人力资本管理实践的规律、AI带来的人力资源管理科技革命及三支柱管理模式应用的启发,培养学生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设计及应用的能力,以及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学生们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成长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或专家。

作为省级以及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结合教育部协同育人和省级重点教改项目,以“产学研”为特色,科研反哺教学,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彰显商科专业特色。由此形成的课程特色如下:

1.守正创新,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开设超星协助推进中的校省一流在线开放课程,团队成员理论与实务经验丰富,教学中注重新思政引导和全过程贯通;注重目标导向,通过多家企业实训基地技术咨询项目,构建面向“科学前沿、产业特色、市场需求”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通过教产学研融合,开展课程实训和第二课堂,商科实践特色鲜明,效果良好。

2.跨界融合,打造与时俱进课程体系。紧跟“新商科”与“新工科”的交叉融合前沿,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科教成果;着眼人才培养新要求,滚动优化教学大纲和专业教材,不断探索及改进教学体系与内容,保持先进性和时代性,构建全学段、大学科融合贯通的协同育人课程体系。

3.赛训结合,培养社会需求的双创能力。课内采用线上模式,课外鼓励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训练计划与学科竞赛,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进而形成赛训结合、研学相长的学生双创能力培养路径。

4.师资保障,打造学科融合师资队伍。通过构建校企业合作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通过制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教学改革等课程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兼职教师承担部分教学和赛训任务,促成师资队伍的多方协同和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协同育人模式的效能。

本课程构建了“教学相长、研学融合、变教为导”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训练体系,理解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使学生了解作为中国梦实现的人力资源的使命。基于智能化、大数据、思政理念等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四大特色教学方法:

(1)把案例及丰富的数据分析引入课堂,实施新商科的培养模式 ;

(2)通过融入思政情境案例,潜移默化明确思政导向;

(3)通过课内知识与课外课题相结合,创设研究性的学习气氛;

(4)通过组团研讨学习,提升社会化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建立学生以社会或者组织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使学生建立健康、科学的管理思维和观念,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家经济振兴中的作用, 提升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授课目标

(一)思想、素质教育目标

目标1.1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和危机意识;

目标1.2 形成终身学习理念和创新探索精神;

目标1.3 践行战略伙伴式从业理念和诚信独立的职业品德。

(二)知识教学目标

目标2.1:解释与推理现代人力资源规划等平台模块的基本分析方法;

目标2.2:描述与列举员工招聘等六大技术模块的原理与过程;

目标2.3:解释与分析三支柱模块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应用方法。

(三)能力教学目标

目标3.1:设计和制订数字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政策与流程;

目标3.2:判断和评估数字化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3.3:运用和解决数字化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复杂问题的能力。

课程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5学时)
课时目标:“人财物”这样的排序说法有木有科学依据呢?第一次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中有哪些著名的理论基础?“概论”是开启这门课程的钥匙。
1 人力资源的内涵(0.5学时)
2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0.5学时)
3 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基础(1学时)
4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1学时)
5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1学时)
6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及任职要求(0.5学时)
8 思政大讲堂——百年大党人才发展历程(0.5学时)
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1.5学时)
课时目标: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时代来临,人力资源管理和“数字控制”下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面对新形势,组织是否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问题和新方法的研究和学习?
1 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概述(0.5学时)
2 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0.3学时)
3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0.2学时)
4 思政大讲堂(0.5学时)
工作分析(2学时)
课时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人力资源管理各种活动都是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的。那工作分析如何正确开展呢?它又会具有哪些举足轻重的影响呢?
1 工作分析的内涵(0.3学时)
2 工作分析的意义(0.2学时)
3 工作分析的时机及流程(0.5学时)
4 工作分析的典型方法(0.5学时)
5 思政大讲堂(0.5学时)
人力资源规划(2学时)
课时目标:“预则立,不预则废”,人力资源规划在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坐标系里,是非常重要的存在,那什么是人力资源规划呢?为什么要引入它?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程序又是如何?
1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0.5学时)
2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0.3学时)
3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0.2学时)
4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0.2学时)
5 人力资源供需平衡(0.3学时)
6 思政大讲堂(0.5学时)
员工招聘(2学时)
课时目标: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作为能力值爆表的人才是组织竞争优势的满满能量站。什么是招聘?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NONO,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有点海淘艺术的赶脚,如何开启“捞金”之旅?怎样组合拳出击快速又精准地“淘金”呢?
1 招聘的内涵(0.5学时)
2 影响招聘活动的因素(0.2学时)
3 招聘工作的程序(0.3学时)
4 选拔录用(0.5学时)
5 思政大讲堂(0.5学时)
培训开发(1.5学时)
课时目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不断地充电学习伴随人的一生,如何在职场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做到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呢?
1 培训开发的含义(0.5学时)
2 培训开发的分类(0.3学时)
3 培训开发的主要方法(0.2学时)
4 思政大讲堂(0.5学时)
绩效管理(2学时)
课时目标:识能者,辨庸者,知平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什么是绩效?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是怎样的关系?绩效指标、绩效目标是什么?和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联系?
1 绩效管理概述(0.5学时)
2 绩效管理的内涵(0.5学时)
3 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0.3学时)
4 绩效考核的方法(0.2学时)
5 思政大讲堂(0.5学时)
薪酬管理(2学时)
课时目标:每一位劳动者都依法享有劳动报酬权,也是每一位员工最关心的职场内容之一。薪酬是什么?它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如何体现公平性原理做到对员工的保用育留的功能?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1 薪酬管理概述(0.5学时)
2 基本薪酬(0.5学时)
3 可变薪酬(0.3学时)
4 福利(0.2学时)
5 思政大讲堂(0.5学时)
劳动关系管理(1.5学时)
课时目标: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各种劳动关系对管理情况带来的表达是怎样的?如何处理状况百出的劳动关系呢?
1 劳动关系概述(0.5学时)
2 集体合同(0.2学时)
3 劳动保护(0.3学时)
4 思政大讲堂(0.5学时)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2.5学时)
课时目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大职能模块之间关系该如何理解?该如何搭建这座大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面临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需求下,人力资源部门存在的价值和作用是什么,今后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路又在何方?
1 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0.5学时)
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的要求(0.3学时)
3 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撑系统(0.2学时)
4 人力资源管理的三支柱模型(1学时)
5 思政大讲堂(0.5学时)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管理学原理中的战略管理理论、职能管理理论、组织结构设计理论等。

2、组织行为学中的人格理论、群体与团队理论、激励理论、组织变革理论等。

参考资料

1.《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编写组,董克用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2.《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刘娜、吴崇等,河海大学出版社,2020.

3.《工商管理经典译丛:人力资源管理》(第12版),加里·德斯勒(Gary Dessler)著,刘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2版.

4.《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吉恩•保罗•艾森、杰西S.哈里奥特,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5.《HR+三支柱》,马海刚、彭剑峰、西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6.《招聘、面试与录用管理实务手册》(第4版),孙宗虎、刘娜,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7.《管理学汉英词义比较》,吴崇、魏红武,科学出版社,2017

常见问题

Q : 员工关系管理与员工培训管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A : 培训与开发对提高员工绩效也是有帮助的,而浮动工资则与员工的绩效水平相联系,因此绩效考核的结果会对员工的工资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通过员工关系管理建立起一种融洽的氛围,这将有助于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进而有助于绩效的提升。所以培训开发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绩效来达到可变工资的提升,员工关系管理促进绩效的提升,所以培训开发与员工关系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在提高员工绩效方面是左膀右臂的关系,明白了么。

Q :童工属于现实的人力资源吗?

A :16周以下人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未成年就业的;另一部分未成年就业的。前者属于人力资源资源,符合人力资源的内涵。所以童工应该属于未成年就业的部分,属于人力资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吴崇

吴崇

管理学博士,教授

刘娜

刘娜

管理学博士,副教授

陈斐

陈斐

管理学博士,讲师

推荐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AP

张帼奋

34571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

翁恺

892949人参加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

车万翔

129364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快速入门与提高

吕春利

92375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