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hi,小mooc
微生物学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8月25日 ~ 2021年12月31日
学时安排: 每周3小时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079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
spContent=微生物对人类而言亦敌亦友,你认为是友大于敌还是敌大于友?欢迎大家加入西北大学“微生物课程”,与我们一起探索微生物的世界,了解自然界当中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及其自身的特点。回答微生物为什么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及生活(包括人体)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行使其功能。在此基础上,如何利用好微生物为生命科学的发展乃至人类健康生活的终极目标服务将是微生物学研究的终极目标。
微生物对人类而言亦敌亦友,你认为是友大于敌还是敌大于友?欢迎大家加入西北大学“微生物课程”,与我们一起探索微生物的世界,了解自然界当中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及其自身的特点。回答微生物为什么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及生活(包括人体)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行使其功能。在此基础上,如何利用好微生物为生命科学的发展乃至人类健康生活的终极目标服务将是微生物学研究的终极目标。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构成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组分。与其说人类是地球的主人,倒不如说地球是微生物的地球。远古时代的地球没有人类,微生物生存的很好。新生代世界没有微生物,人类则无法生存。近年来,研究所人员发现,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一个庞大的社会。人体内住着数以亿计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从皮肤表面到口腔,再到肠道等部位。不管是细胞数量,还是拥有的基因数量,寄生在人体表面和内部的细菌都远超人体本身。人体微生物菌群被称之为“人体器官”,是我们身体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人类健康快乐的生活,认识、了解、合理利用微生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途径。


本课程从微生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开始,回顾微生物的发现以及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过程,认识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小明星”,推动了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研究。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微生物,带领大家使用不同类型的显微镜认识微生物,学习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熟悉常见微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了解微生物营养及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掌握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紧接着,认识学习一种结构简单、生命形式特殊的明星微生物-病毒。了解微生物群体的生态,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基因工程,最后认识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微生物生物技术在当今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微生物学相关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为生命科学其他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微生物在现代工业、农业、食品、医药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大量的视频及动画,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加上教师循序渐进,逻辑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讲解,希望能够惠及理、工、农、林、医各高等院校及师范院校生命科学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其他与生物行业相关的人员。


 


授课目标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一门对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的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1)知识提升。围绕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微生物独特的结构特点、遗传代谢规律、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及其在整个生物界中的分类地位和对人类生产实践的重要意义。突出高阶性,传递微生物学最新成果、最新技术,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培养学生深度反思、批判评价的能力;借助科研实训平台,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创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微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式。2)能力提升。在全面掌握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了解微生物学发展的新理论,以及在高新生物技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课程设计增加挑战性,训练学生解决微生物学研究、生产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3)品德提升。立德树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观。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担当。

课程大纲
绪 论
课时目标: 本章从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出发,让同学们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及它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等。着重了解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奠基者及他们开创性的工作。认识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贡献,展望微生物学发展的趋势。
第一节 微生物的定义和特性
第二节 微生物的发展史
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
课时目标: 了解原核微生物的类群,掌握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化学组成及功能,重点了解原核微生物的典型代表细菌。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及结构
第二节 细菌的细胞壁结构与组成
第三节 细胞质膜及细胞内物质结构与组成
第四节 细菌细胞特殊结构与组成
第五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课时目标: 了解真核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重点了解真核微生物的典型代表酵母菌、霉菌。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及酵母菌细胞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 霉菌
病毒
课时目标: 让同学们认识到病毒是和其他生物一样,具有基因、复制、进化的生物实体,是结构及其简单、性质十分特殊的生命形式。
第一节 病毒的概述及培养与纯化
第二节 毒粒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与功能
第三节 病毒的复制
第四节 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
第五节 亚病毒
微生物的营养
课时目标: 学习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需要那些营养物质及这些营养物质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功能(了解微生物的营养要求),按需求配制培养基(给微生物“做饭”。阐明获得营养物质的具体机制(“吃饭”的方式和过程)。最终清楚地认识到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微生物维持和延续其生命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
第一节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三节 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
第四节 物质的运输
微生物代谢
课时目标: 学习生命的基本特征代谢在微生物细胞中是如何进行的。阐明微生物通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和光能转变成生物能,又利用这些能量合成细胞物质及其他如运动、发光等耗能代谢的过程。(“吃进去”的营养如何构建自身和产生代谢物的过程)。
第一节 代谢的基本概念、类型
第二节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发酵、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第三节 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第四节 光能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第五节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第六节 生物固氮作用及氮类物质合成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控制
课时目标: 明晰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是两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过程,与高等生物有着明显的区别。微生物的生长一般指其群体生长,也就是细胞数量或者细胞物质质量的增加。环境及理化因素如何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及生长测定
第二节 细菌群体生长规律
第三节 连续培养及同步生长
第四节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与死亡的影响
第五节 化学疗剂对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遗传
课时目标: 从微生物对于揭示“遗传的物质基础”这一重大科学问题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开始,着重介绍微生物的基因突变和修复、基因转移和重组以及微生物与基因工程。使同学们对微生物遗传学的理论和应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类型及规律
第三节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第四节 微生物基因转移和重组 结合、转导、转化
微生物生态及其多样性
课时目标: 让同学们了解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特别是作为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
第二节 微生物的地球化学作用
第三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及分类鉴定
课时目标: 学习掌握微生物分类、鉴定和命名。学习以进化为指导思想的分类原则,推断微生物进化谱系的指征及选择指征的原因。了解细菌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微生物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技术。
第一节 细菌分类鉴定一
第二节 细菌分类鉴定二
第三节 细菌分类鉴定三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 沈萍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微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 黄建新主编,新型电子版教材《微生物学》,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11

    1. 周德庆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微生物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 [美]布莱克(Black,J.G.)著;蔡谨主译,微生物学:原理与探索,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8

西北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朱宏莉

朱宏莉

教授

陈林

陈林

讲师

推荐课程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57879人参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AP

张帼奋

34574人参加

心理学与生活

陈昌凯

28961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

翁恺

892958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