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伤寒论选读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20日 ~ 2025年07月20日
学时安排: 2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6周,共18周 已有 640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
spContent=《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为中医临床医学发展的奠基著作,教学主要从绪论、六经病辨证证治、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证治等部分开展讲授。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伤寒论》的概况、地位、形成、发展及学术渊源与成就。同时,课程就伤寒的涵义、发病、传变、辨证方法、治则治法进行讲解,突出张仲景《伤寒论》的学术价值,使学生了解《伤寒论》的诊疗特色,增强文化自信。 第1~8章分别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及厥阴之六经病辨治,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的病因病机、临床论治,旨在使学生通过《伤寒论》原文学习,掌握六经辨证体系,领悟相关方证的证候特点及临床辨治要点,掌握《伤寒论》中理、法、方、药的基本知识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从中学习其灵活用方思路,为临床诊疗奠定基础。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为中医临床医学发展的奠基著作,教学主要从绪论、六经病辨证证治、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证治等部分开展讲授。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伤寒论》的概况、地位、形成、发展及学术渊源与成就。同时,课程就伤寒的涵义、发病、传变、辨证方法、治则治法进行讲解,突出张仲景《伤寒论》的学术价值,使学生了解《伤寒论》的诊疗特色,增强文化自信。 第1~8章分别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及厥阴之六经病辨治,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的病因病机、临床论治,旨在使学生通过《伤寒论》原文学习,掌握六经辨证体系,领悟相关方证的证候特点及临床辨治要点,掌握《伤寒论》中理、法、方、药的基本知识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从中学习其灵活用方思路,为临床诊疗奠定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         伤寒论为中医临床经典著作,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夯实学生的中医理论功底,同时增强学生临床中抓主症、识病机、立治法、处方药、善调护的中医整体证治理念。
  •         伤寒论主要讲授了外邪侵袭,机体从外而经络、内联脏腑的病情传变过程,其中涉及随病邪严重程度和正气强盛程度所产生的传经、直中、合病、并病等不同的传变情况,并在其中蕴含了临床中可能存在的失治误治情况,对于培养学生的中医临证思维,提高学生的临床辨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        学习这门课可以让学生在临床中学会从脉象、症状的表现及变化辨识病证的病机,从中投射出对中医理论的深度理解和掌控,对于临床病证的高度把控能力,同时也对临床可能出现的低级错误进行预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
  •         在六经病证证治之外,伤寒论中还特别注重药物的炮制、服用方法、药后调护方法,以及阴阳易等疑难病症的证治,为学生奠定了良好的临床基础。
授课目标

1.能够理解伤寒的概念与发生、传变规律,治疗原则及预后,了解新进展。

2.能够掌握《伤寒论》中理、法、方、药知识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四诊检查,提出初步的基本正确的诊治方案。

3.能够在制定诊疗方案中突显中医经典理论指导和经方应用。

4.具有针对疾病的预防与康复对患者进行基本健康宣教的意识和能力,注重突出中医药文化魅力。

5.能够有意识地结合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进一步深化对《伤寒论》方证的认识,领悟其中中医药的诊疗、用药特色。

6.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逐渐了解中国传统医学在防病治病方面的魅力,理解并热爱中医,形成对祖国医学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情感,逐步确立为人类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课程大纲
总论
课时目标:掌握《伤寒论》的作者、伤寒的涵义、六经病证的传变及治则;熟悉《伤寒论》的评价、学术渊源及成就、六经及六经病证、六经辨证与八纲、脏腑经络辨证关系;了解张仲景的生平、时代背景等。【重点与难点】重点:伤寒学概念、伤寒的涵义、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难点:《伤寒论》的历史沿革、六经病的传变规律。【课程思政元素】中医文化自豪感、文化自信。中医人的科研探索、求真、奉献精神。
1.1 伤寒学基本定义、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 1.2 六经概念及、传变规律、学习方法
太阳病——概说
课时目标:掌握太阳病提纲的意义及太阳中风、伤寒、温病的脉证特点。熟悉太阳病的传变及愈期。了解太阳病欲解时及其机理。 重点: 太阳病提纲的意义及太阳中风、伤寒、温病的脉证特点。辨病发于阳与发于阴。难点:太阳病传变及其日期规律的理解。【课程思政元素】中医防治新冠肺炎的处方以太阳病为主,先贤的人文学识、文化自信。
2.1太阳病概论 2.2太阳病提纲证及分类
太阳病——本证
课时目标:掌握太阳中风证治、桂枝汤的其它适应证、禁忌证和加减应用;太阳伤寒证治、麻黄汤的其它适应证、禁忌证和加减应用;太阳蓄水证和蓄血证因机证治。熟悉表郁轻证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3.1中风表虚证之一
3.2中风表虚证之二
3.3桂枝汤证兼证 3.4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 3.5麻黄汤证禁例及大青龙汤证 3.6小青龙汤证及表郁轻证
太阳病——变证
课时目标:掌握太阳病变证的治则及辨证要点;表里先后缓急治则;掌握寒、热、虚、实诸种变证的证治;结胸、痞证、上热下寒证治。了解脏结证、欲愈候。 重点:太阳病变证治则、辨证要点;寒、热、虚、实诸变证证治;结胸、痞证、上热下寒证治。难点: 太阳病变证的治则、辨证要点;结胸、痞证的形成及证治。【课程思政元素】青年要践行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既要做追梦者,更要做圆梦人。推进中医药发展,实现文化强国。
4.1.变证辨治纲要 4.2太阳病变证—热证
(1)栀子豉汤类证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葛根芩连汤证 4.3太阳病变证—虚证 (1)心阳虚证 (2)脾虚证 (3)肾阳虚证 (4)阴阳两虚证
(5)水气证
4.4太阳蓄水证
4.5蓄血证
4.6结胸证 4.7热痞证 4.8寒热错杂痞证 4.9痰气痞证(旋覆代赭汤证)
阳明病——概论及提纲证
课时目标:掌握阳明病脉证特点。了解阳明病的成因。
5.1 阳明病概论及提纲证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阳明病提纲、主证、主脉。
难点: 胃家实的理解。
【课程思政元素】
学习中医药防治阳明病的方法和技巧,传承优秀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汲取坚定前进、滋养身心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成长为中华文化的“代言人”“传承人”。
阳明病——热证
课时目标:掌握阳明热证和实证因机证治。 熟悉阳明下法辨证、虚证、寒证因机证治。了解阳明禁下证。【重点与难点】重点: 阳明热证和阳明腑实证因机证治;难点: 阳明下法辨证。【课程思政元素】善于抓住细节,一物不知,当求知若渴,提升自身诊疗能力。
6.1 阳明病热证
6.2阳明病实证之一
6.3 阳明病实证之二
6.4阳明虚寒证及发黄证
少阳病——概说、本证
课时目标:掌握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病本证的因机证治和小柴胡汤的使用禁忌。了解少阳病治疗禁忌。【重点与难点】重点: 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病本证的因机证治。难点: 少阳病提纲证的意义及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课程思政元素】调畅情绪,心理健康,积极向上。人的生发之气,青山绿水的生态防御保护观。
7.1少阳病概要及提纲证 7.2少阳病本证的因机证治
少阳病——少阳病兼变证及预后
课时目标:掌握柴胡桂枝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的因机证治。少阳病变证治则。熟悉柴胡加芒硝汤证的因机证治。了解太阳少阳并病刺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 柴胡桂枝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的因机证治。难点: 少阳病变证治则。【课程思政元素】健康情绪、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宣教。
8.1少阳病兼变证
8.2少阳病预后
太阴病
课时目标:掌握太阴病辨证纲要,太阴病脏虚寒证、经脉气血失和证和四肢烦疼证的因机证治,太阴腹痛证、发黄证证治。熟悉太阴病病位、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及分类、治疗原则、传变和预后。了解太阴病预后及欲解时。 【重点与难点】重点: 太阴病辨证纲要,脏虚寒证、经脉气血失和证和四肢烦疼证的因机证治。太阴腹痛证、发黄证证治。难点:太阴中风证的形成机制理解。【课程思政元素】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合理饮食、爱惜粮食、保护脾胃。
9.1太阴病概说
9.2太阴病本证及兼证
少阴病——概说及提纲证
课时目标:掌握少阴病辨证纲要。熟悉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了解少阴病治疗禁忌。 【重点与难点】重点: 少阴病辨证纲要;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难点:少阴病脉证特点及寒化证形成机制。【课程思政元素】强身健体,保护元气,乘新时代春风,放飞青春梦想,勇挑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
10.1少阴病本义概说
10.2少阴病纲要
少阴病——本证(寒化证、热化证)
课时目标:掌握少阴病寒化证和热化证的因机证治,熟悉少阴阳郁证的病机及方证分析。了解阳虚身痛证。【重点与难点】重点: 少阴病寒化证和热化证的因机证治。难点: 少阴阳郁证的形成及证治。【课程思政元素】群体之间互相影响,要注意协作、和谐相处。
11.1 少阴寒化证
11.2少阴热化证
少阴病——兼变证、咽痛证
课时目标:掌握太少两感证治、少阴虚火上扰和客热咽痛证治。熟悉少阴急下证、热移膀胱证、少阴病预后及欲解时。了解少阴痰热咽痛和风寒夹痰咽痛证治、少阴伤津液动血证。 【重点与难点】重点: 太少两感证治。少阴咽痛证的证治。难点: 少阴病预后,少阴急下证、伤津液动血证。【课程思政元素】重视疾病之间的互相影响,增强疾病辨识能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同时体现责任心。
12.1少阴兼变证
12.2少阴咽痛证
厥阴病脉证并治
课时目标:掌握厥阴病辨证纲要;蛔厥证、寒格吐利证、血虚寒厥证、厥阴经脏两寒证、肝寒犯胃浊阴上逆证、厥阴湿热下利证的因机证治;厥证表现和基本病机。熟悉呕、哕、下利证的辨证治疗。了解脏厥证、上热下寒正虚阳郁证的证治;热厥、寒厥、痰厥、水饮作厥证的因机证治;厥热胜复证的临床表现学机理。 【重点与难点】重点: 厥阴病辨证纲要,寒热错杂证的证治;难点: 厥阴病辨证纲要、厥证病机。呕、哕、下利与厥阴病的关系。【课程思政元素】调畅情绪,养肝柔肝,避免熬夜等损肝行为。
13.1 厥阴病本义概说
13.2厥阴病辨证纲要
13.3 厥阴病本证
13.4辨厥热胜复
13.5辨厥逆证
13.6辨呕吐哕下利证
霍乱病辨证论治
课时目标:熟悉霍乱病的概念,了解霍乱病证治。【重点与难点】重点: 霍乱病的概念及证治。难点: 霍乱病的概念。【课程思政元素】中医与西医霍乱病之别,文化自豪感、文化自信。突显中医防治胃肠病的优势,造福患者。
霍乱病辨证论治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属于中医学临床基础课程,应放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讲义》之后学习为宜。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作者 书名 出版社 版本

刘渡舟 《伤寒论诠解》 天津科技出版社 1983

刘渡舟 《伤寒论十四讲》 天津科技出版社 1984

王庆国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王庆国 《伤寒论集解》 学苑出版社 2001

曹颖甫 《伤寒发微》 上海卫生出版社 1956排印本

尤在泾 《伤寒贯珠集》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59排印本

柯韵伯 《伤寒来苏集》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59排印本

汪苓友 《伤寒论辨证广注》 上海卫生出版社 1957排印本

黄竹斋 《伤寒论集注》 上海广益书局 1923石刻本

陈修园 《伤寒论浅注》 中国书店 1985影印本

唐容川 《伤寒论浅注补正》 上海文学书局 1935排印本

陈亦人 《伤寒论译释》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2

喻嘉言 《伤寒论尚论篇》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4校注本

吴谦等 《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排印本

熊曼琪 《伤寒论》(中国中医药高级丛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成无已 《注解伤寒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排印本

李培生 《伤寒论》(教学参考丛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

陈  明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学苑出版社 1998

徐灵胎 《伤寒论类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6影印本

王肯堂 《伤寒证治准绳》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59

1.上海中医药大学伤寒论精品课程网站https://jpkc.shutcm.edu.cn/shl/

2.陕西中医药大学伤寒论精品课程网站https://shhl.sntcm.edu.cn/Methods.asp

3.河南中医药大学伤寒论精品课程网站https://jpkc.hactcm.edu.cn/2005shl/

4.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精品课程网站https://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

5.中国大学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llegeAdmin/termManage/1464983451.htm#/tp/sg

常见问题

宁夏医科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李卫强

李卫强

教授、主任医师

徐建虎

徐建虎

副教授

推荐课程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57785人参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AP

张帼奋

34569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

翁恺

892931人参加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

车万翔

129351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